第二百四十二章 不太长的产品线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通过这个小动作,一是能抢占第一手的食材来源,更能跟镇子里打好关系,一个人挣钱不叫本事,能带着大家伙一起挣钱那才是正路子,这样的企业一旦发展起来,根基就牢固。

  记得鲁菜泰斗陈老爷子有一句挺朴素的话:作为食品,第一重要的就是得把它做好吃了。

  就把这句话当做了中心厨房的座右铭,几位厨子殚精竭虑地才研发出来这么区区几个菜,这几个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一道都可以当做一个家宴的看家菜。

  家里来客人,只要买来一个这样的主菜,简单加热一下,连容器都不用换,就可以直接上桌,再切切、拌拌的弄两个凉菜,随便炒一两个青菜,就是一桌很好的席面。

  至于这几道预制菜品的容器,也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陶制的八宝葫芦、瓷质的大号炖盅,每一样都挺精致,菜吃完以后,家里就可以又多了一个不错的餐具,不浪费。

  至于那些个能走量的什么“宫保鸡丁”,“水煮牛肉”“酸菜鱼”之类的菜品,这几位厨子也曾经努力想研发出来,但是都没成功。

  不管是用了各种抽真空、脱水干制、或者是超低温急冻,做出来的成品还原度根本就不够,就连本身菜品的百分之五十也都达不到。

  虽然知道这些菜品到了市场肯定会受欢迎,销量有了,利润也就能上去,但是菜品不够好吃,就不想弄到市场上再招人骂。

  开业就这几道菜就够了,再加上已经闯出牌子来的八大碗,还有那一道东山传统的焖酥锅,加起来也是有了十几个品种,也算是能撑起门面了。

  中心厨房的另一个宗旨就是精益求精,不以数量取胜!

  试过菜的常石磊心里有了底,可是又觉得有点坐不住,就恨不得马上把这些产品拿到手,铺到自己的销售团队中去。

  目前的销售团队已经有了一百多号人,只靠着做那一道“八大碗”,很多人都已经赚到了不少的利润,销售团队的士气非常高,现在已经有点万事具备,只欠产品这个东风的意思了。

  社区经济这件事越琢磨越有意思,在招聘的过程中,常石磊觉得自己又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原来早就有很多有能力的销售员都已经盯上了这个市场,只是苦于手里没有像样的敲门砖,来打开这个市场。

  而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餐桌的这个预制食品就非常合适,而且这款产品的客户黏性还非常强,凡是下过单的客户,几乎会百分百的转化成了忠实老客户。

  但是只有八大碗一款产品就大大地限制了客户再次下单的数量。

  很简单,就算是你产品再好,客户的餐桌上也不能每天都是一个东西不变样,能有一个可供客户挑选的菜单就很重要。

  而且,还有一处市场常石磊也已经注意到了,那就是单位客户的消费能力。

  预制食品这个东西作为礼品来说也是非常不错,如今请客户、关系户吃个饭、喝喝酒都变成了非常的忌讳,送礼的话什么烟啊、酒的,还有那种什么购物卡都被各单位明令禁止,粘上了就算是犯纪律。

  可是国内这样的人情社会,不说是有求于人,就算是日常的朋友往来都讲究不能空手登门。

  而这个预制食品就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价格不高不低的,这就算是个非常实在的土特产,送的人拿得出手,收的人也心安理得,这个玩意人家拿回去,往餐桌上一摆、再一吃,满满的心意就算是达到了。

  而且,每逢年节的,各个单位给自己家的员工总要弄点什么福利,有了这个预制食品的菜单就能满足大部分单位的需求,您就可以随便挑选,丰俭由人,而这样的福利多实惠,发下去员工也满意,总比往年给员工又是发点干果、牛奶饮料的要强,最起码员工吃了满意,主管福利发放的后勤、工会部门也不会再挨骂了。

  话题一直就围绕着桌子上的这几个菜展开,不管是行内人还是郭子达、大刘、赵杰这样的外行人都提出了不少自己的意见。

  有时候行外人些产品拿到手,铺到自己的销售团队中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