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无题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大人还是多加小心。”许雪秋苦笑了一下,劝道:“中华革命党中文弱书生不少,可也有江湖草莽、亡命之徒。”

  “我会小心的。”陈文强拍了拍许雪秋的胳膊,说道:“虽然咱们不能象在西南的同志们那样痛快酣畅地冲锋陷阵,但咱们的工作也是不可或缺,对他们的各种支持也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所以,耐下心来,专心干事,做出的贡献是不会被埋没的。”

  “这个道理我明白。”许雪秋停顿了一下,自失地一笑,说道:“我的斤两我自己清楚,想要上阵冲杀,非得学习军事,再训练一番才行。”

  “革命工作不分贵贱,这叫做人尽其才。”陈文强拿出一张名单,递给许雪秋,“把这些都记住,他们是可靠之人,若是需要,你去找他们联络求助。”

  “是。”许雪秋赶紧接过来认真记背,警察局长、南澳县令、潮汕铁路巡警处帮办等等。或是有权,或是有兵,确实是有力的臂助。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东京同盟会本部以自己的名义加入了革命阵线的大联合,原来的同盟会土崩瓦解。只剩下刚立招牌的中华革命党,以及与其一体的南洋同盟会。这显然出乎了北辰及其亲信的意料,一阵惊愕失声之后,他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一个新品牌要得到认可,需要的是时间。需要的是人们的了解,需要的是“业绩”的支持。而中华革命党除了北辰的盲目自信外,并不具备这些条件。东京同盟会改弦更张,则使他们失去了最大的留学生的聚集地。

  “孙、黄不睦久矣,黄剽悍实行,而孙巧滑卷望,黄党极恨之。今当患难之时,内讧分裂,实乃相仇之心爆耳。”对此结果,保皇派领袖梁启在写给友人的信中。不无恶意地进行了揣测。

  “试观黄x,非与孙先生死生共济者耶?而以争权怀恨,外好内猜,至以杨秀清相拟。”北辰的亲信汪精卫怒不可遏,将黄x与太平天国企图架空洪秀全、野心勃勃的东王杨秀清相比,并连续文谴责、诋毁。

  不管如何揣测、诋毁、泄,事实上是中华革命党陷入了低谷。尽管北辰曾以为同盟会是因他成事,因他的名望而能招揽四方英才,但实际上呢,中华革命党的招牌少人认可。东京基地已失,南洋的人心亦向正干得风生水起的复兴会倾斜。

  不管北辰认没认识到,他所倡导的革命是需要象黄兴这样的人帮助的。没有了革命实行家,他的理想再高远、再辉煌。也难以落到实处,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

  当然,若说东京同盟会全部加入了联合阵线,也还不确实。刘揆一、汪精卫等人还在东京,原东京同盟会的一些人也选择了留下,只不过遭此重挫之后。士气低迷,人心涣散。在东京的中国留学生多数已不看好他们的革命前途,而更加关注复兴会的举措和行动。

  把自己想象成中国的摩西,认定芸芸众生是命中注定要由自己引领着到达希望之乡,北辰经此一挫,并未反思自己言行的失当,反倒是越走越远,越来越偏激。

  说起来,东京同盟会能以大多数的意见来加入联合阵线,便显示出了众人对北辰的长久不满。

  “舍广义而取狭义,组织南路同盟为大本营,而于东京本部从不过问”、“素日不能开诚布公,虚心坦怀以待人,作事近于**跋扈”……这些对北辰的不满,其实也有一定道理。如果北辰虚心接受,或者坦诚相待,再有黄x相助,事态是有可能平息的。

  但北辰以强硬回击置疑,屡屡不将东京同盟会放在眼中,甚至说出“同盟会已取消矣,有力者尽可独树一帜”这样的绝情之语,无疑是火上浇油,从而使复兴会的联合之举大获成功。

  不管北辰如何宣传“我之经营革命在甲午以前,此时固无留学生为我吹嘘也。今日风气渐开,留学之士以革命为大光荣之事业”,形势对中华革命党是严峻而现实的。

  在南洋,人们或者热衷于革命,对复兴会在西南的行动欢欣鼓舞,参加者众;或者乐观于清廷的立宪,对陈文强伸来的橄榄枝心动不已。对中华革命党越来越少人问津,筹款招人是越来越困难。

  “余观华侨心理,知必难后始能筹款。西南有复兴会举事,广东清军多半抽调,地方空虚。今又有陈某嗜杀反清义士,自甘为满清奴才。腥风血雨之恐怖下,必然有山林剽悍之徒奋起反抗,此为我党之机会也……”

  北辰作出了指示,还是决定以广东为目标,动绿林、会党起事暴动,借此打响中华革命党的名头,重振士气。至于是否如人们所批评的“轻举妄动,败后亦无力维持,则尤其失人心之处”,北辰却是顾不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