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最后的全力支撑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既向清廷表了忠心,捞了好处,还解决了革命军的资金问题,不知道你这脑袋怎么想的?”万福华慨叹着,连连摇头。

  “那还要看革命军的本事,看老吴他们的指挥了。”陈文强挑了挑眉毛,“虽然暂时象是解决了问题,但钞票的行也是有额度的。所以,自力更生,以战养战,还是要严格贯彻实施的方针策略。”

  “我才有那么点明白。”吴禄贞为自己的迟钝,也为陈文强思路的诡异叹了口气,“搞钱,谁也比不上你。那咱们就继续商议补给的事情吧!老万,把物资的囤积情况给文强看看。”

  兵工厂全力运转的话,步枪可以日产百条,子弹十余万;麦德森轻机枪,两天一挺,工艺更加熟练精湛;毛瑟手枪和马克沁重机枪的仿造也成功了,题;手榴弹日产百枚也属正常;还有七十五口径山炮、野炮,在德国工程师的监督帮助下,也能够制造。

  能生产制造,但兵工厂并未满负荷运转。更准确地说。是没有把全部生产力都用于武器弹药。

  越生产,越制造,越囤积,越压钱啊!对此。陈文强也很无奈。因为兵工厂生产的武器弹药是不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是不赚钱的。而工厂要靠什么来维持,只能是用一半的产能来创造效益,以抵销生产武器弹药的消耗。

  “一万两千枝毛瑟步枪,三千枝汉阳造。毛瑟手枪三百二十架,各类子弹四百六十万粒,手榴弹六万枚,麦德森轻机枪九十六挺,马克沁重机枪十一挺……”

  陈文强慢慢听出了门道,各种武器弹药的生产制造不是平均的,而是有偏重的。子弹、手榴弹、轻机枪显然是在全力制造,其他的生产数量则大大压缩。应该能够肯定,前线将士的需求便是生产制造的风向标。子弹就不用说了,消耗量惊人;手榴弹和轻机枪。则是在战斗中显示出了令人满意的威力。

  “要自力更生、以战养战,前线最需要的是生产制造武器弹药的机器设备。”万福华转向陈文强,笑道:“简单的,能制造子弹、手榴弹,能修理枪械就行。之前虽然运过去一套,但生产能力不能满足需要,原材料呢,也不够。”

  确实是比较简单的机械设备,但也得到了很大的作用,革命军能够坚持这么长时间。并且能打胜仗,复装子弹功不可没。

  “能够生产炸药,能够生产制造子弹,根据地能够形成基本自给自足的机制。压力也就大大减轻了。”陈文强咬了咬牙,“好吧,八千枝毛瑟步枪,两千枝汉阳造,手枪两百枝,麦德森机枪六十挺。子弹四百万粒,手榴弹全运去,还有需要的机器设备。嗯,兵工厂以后的产能三成生产军火,七成转民用。这已经是我最大的努力了,再象现在这样下去,我可要破产了。”

  “能支撑到现在这个程度,文强的能力实在令人震惊,令人钦佩备至。”吴禄贞微微松了口气,这个数量已经是很庞大,也完全达到了他的心理预期,兵工厂产能调整,确实也是陈文强的无奈之举。

  “海外各支部的筹款以后将转过来,为你提供经营的资金。”万福华给了陈文强一个好消息,“崖州的赋税收支已经平衡,今年或许还有赢余,也将拔付给你经营之用。另外,粮食产量也有很大提高,能节省下不少外购的资金。”

  “嗯,这才是有长远眼光的举措。”陈文强略有些欣慰,说道:“涸泽而渔岂是长久之计?要把蛋糕做大,善加经营,收入才会成倍增加,哪能光要不给呢?”

  “剩下的武器弹药,看来你是想装备巡警之用了。”吴禄贞沉吟着说道:“还要从琼州调拔兵力,现招募现训练的话,成本更高。”

  “剿平盗匪,既能抓住武力,也能拓展财源,算是能一举两得的事情吧!”陈文强缓缓说道:“徐春山和李家俊,派出一个或两个作我的助手,他们是会党出身,应该会有不少的便利。崖州的兵呢,也该拉出去锻炼锻炼。”

  “人呢,给你没问题。”吴禄贞撇了撇嘴,说道:“兵呢,也能拔出千八百的,可这锻炼就不必了。你以为他们是清闲的,我这个琼崖兵备道啥也不干吗?你问老万,琼州的会党、盗匪可是被剿得差不多了。”

  “上官很欣赏老吴的才干,原来或许还有些怀疑警惕,现在应该也都全消除了。”万福华笑着说道:“张人骏还有意升老吴作广东6路提督呢!”

  “6路提督?要复设了吗?”陈文强对此还真不知道,疑惑地问道:“张人骏什么意思,要分李准的权吗?”

  历史上,广东远离清朝统治中心,作为南隅一角,为地方势力割据提供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清朝立国之初,便设广东提督一职,为肃清叛乱、安定地方提供了有力的军事支持。同时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地方总督巡抚的军事压力弹,能修理枪械就行。之前虽然运过去一套,但生产能力不能满足需要,原材料呢,也不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