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列强分制,四方筹划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张之洞对如何与洋人打交道并不纯熟,听得有理,便把目光转向辜鸿铭。

  “此等事情颇为耗时,便交由卑职与陈大人去办,还请总督大人允准。”辜鸿铭心领神会,上前请缨。

  “嗯!”张之洞点了点头,说道:“你二人精通洋务,去办此事,本部堂放心。”

  ……………

  粤汉铁路事关重大,牵扯到的方方面面十分复杂。虽然得到了张之洞所承诺的全力支持,但陈文强依然要先行运作一番,资金、人才、铁路沿途的地方关系等等,都要先行筹措、招募、疏通。

  而且,陈文强是立宪派的新生代表,如果可能,他还不想顶在前头,因为修路而得罪三省的立宪派官绅。如果非要冲锋在前,那他也要与张謇等立宪派领先行沟通,达成谅解。

  至于说到借外债,今人可能很难想象当时的情景,那就是诸列强都在谋求资本输出,一闻借款,可谓是争相兜揽。哪象后世招商引资之困难。而张之洞肯答应陈文强的条件,也实在是困扰难解,急于把这烫手山芋扔出。

  当时的英法两国的银团专以对中国华中地区铁路建设为投资对象,于一九零四年合资成立了华中铁路公司。粤汉铁路路权被赎买商办后。该公司自恃财力雄厚,又有各自政府力促成其事,特派员经汉口领事谒见张之洞,欲借款修路,但也提出“必欲干涉中国路权”之条件。张之洞以其“种种无理要求实出情理之外”。洽谈数月,并无结果。但张之洞知道英法两国对竞夺铁路贷款之事不会善罢干休,也便急于交由陈文强,自己乐得清静。

  况且,自从把粤汉铁路的筑路权从美国手中收回商办后,无论是资金,还是进度,都令人很难满意。湖南粤汉铁路公司虽集得各类股款八百多万银元,但糜费甚多,应付长沙至株州一段还入不敷出。因资金匮缺。原已计划的武昌至长沙段更是迟迟没有动工。

  种种或明或暗的原因,终于促成了陈文强接手粤汉铁路,条件不可谓不优厚,正因陈文强是中国人,张之洞不虞路权之丧失。

  当轮船驶入黄浦江时,已经是半个月之后,陈文强安排好了汉阳铁厂、组建铁路巡警等工作,风尘仆仆地回到上海,准备与他的各路盟友们展开会商。

  大块白云低低地垂在田野上,空气中弥漫着水分。陈文强站在甲板上望着这个朦胧的城市。

  改变嘛,是有,虽然他看得不完全,但他粗略知道由上海向琼州移民的数量。应该上万了吧?也就是说。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上海的穷困潦倒的百姓,至少有上万改变了生活,加入到了开琼州的大军之中。

  船一靠码头,陈文强便看到了来接他的人,龙兴堂的骨干数人。

  马车笃笃而行,陈文强和李亚溥在车中交谈商议。虽然陈文强这段时间很少在上海。但已经走上正轨的各项展还是呈现出良好的势头。特别是复兴会骨干会员的加入,象旅沪华人会会、各家工厂,因为有了这些有知识人才而使工作更加具有科学管理的性质。

  “接到电报,我便开始挑选精干的弟兄,再加上商团抽调出的百人,已经凑足了你要的数目。”李亚溥捋着胡须,稳重地说道:“只是最近出了些事情,虞洽卿急着找你,想要动用兴义堂的力量。”

  一九零五年十二月,上海生一起轰动一时的大闹会审公堂案。当时,一名广东籍的官太太黎黄氏因丈夫故亡,带着十五名婢女由川返粤,路过上海时被上海英租界巡捕房以贩卖人口罪名拘捕。

  租界会审公廨审理此案时,又生中英两国会审官对女犯应当关押在何处的争议,英方会审官德为门粗暴地宣称,“本人不知有上海道,只遵守领事的命令。”中方会审官关炯之愤然说,“既如此,本人也不知有英领事。”争持之下,德为门喝令巡捕用武力抢夺犯人,并将关炯之的朝服撕破。

  旁听的中国人对本国官员受辱反应强烈,冲上公堂,四处围打巡捕,还放火烧了巡捕房和德为门的汽车,英巡捕则悍然开枪打死多人,并抓了五百多个中方民众。血案爆后,英租界的华人商号纷纷罢市抗议,而洋巡捕也不甘示弱,竟一律罢岗,租界顿时陷入混乱。

  在报纸上,陈文强已经看到了这个消息,也约略猜出了虞洽卿的计划。

  早在一九八年,虞洽卿第一次展露“调人”才能时,便是类似情形。法租界当局傲慢强硬,以建立医院和屠宰场为由,强行平毁了一处宁波商人的墓地坟冢。甬商原本就在上海势力庞大,一怒之下宣布大罢市。

  双方僵持不下时,虞洽卿跑去找同乡的“短档朋友”,鼓动这些卖苦力的穷人也一起来罢工,他特别说动了租界里的女佣们,鼓动她们,张之洞不虞路权之丧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