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恶化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将士们出发了,哪怕是姜云志已经提前跟他们说明白了一切他能够想到的危险,但他们没得选择。

  不去,或许不会死,但余生也不会好过到哪里去。

  这就和后世的拒服兵役差不多,朝廷不会让你好过的,况且你还知道了一些你本不应该知道的事情。

  但姜云志认为,不管这些人是自愿去的还是被威胁的,亦或是被加官进爵这样的回报给吸引到了,他们都是值得尊敬的人,都是值得被载入史册的人。

  其意义可能不亚于当年张骞凿空西域以及未来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了。

  这群肩负着别样使命的勇士们已经出发,姜云志也因此多少收到了一些鼓舞,开始更加努力地投入到了他应该做的事情当中去。

  然而,五姓七望的降低佃租这个策略实在是太奏效了,减去的三成佃租比寻常人家一年消耗的口粮还要多久,相比之下朝廷的那点儿赈灾粮真的就不算什么了。

  但事情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环境的因素以及人的努力而开始改变。

  当时间进入八月的时候,一切的一切就全然变了一个模样。

  其实不只是寻常百姓,就连李世民这个皇帝和五姓七望也都在祈祷着旱灾早日结束,现在他们都已经受够了旱灾带来的结果了。

  百姓们自然不必多说,他们是自然灾害最直接的受害者,这里面要付出最惨痛代价的就是他们了。

  五姓七望的话……

  如果是以前的话,他们应该会很乐意看到灾情持续下去,只要持续的时间不会影响到大体的格局对他们就没有坏处,反而会有好处,但现在已经不一样了。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阅最新章节。

  他们现在全靠降低佃租这法子撑着,但受灾时期并不是这个法子发挥最大威力的时候,只有在风调雨顺之年才会让更多的百姓为了那降低的三成佃租去依附他们。

  至于李世民就更简单了。

  他是皇帝,是这个王朝的统治者,受灾的是他的子民,如果长久的持续下去只会影响到他的统治。

  哪怕是他已经从姜云志那里知道了这旱情大概率不会消失。

  但随着八月的到来,所有人都惊恐地发现,旱灾没有就此结束的意思,甚至是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旱灾没有如同人们想的那样慢慢减弱,反而受旱灾影响的地区还更多了。

  一时之间,百姓们慌了,五姓七望也慌了。

  五姓七望为了挽回作为基础的百姓,他们不仅降低了三成的佃租甚至还给租户们发放了一部分的种子,虽然数量不多,但因为基数足够大所以也不算少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百姓们才甘愿租种他们的土地,不然的话凭着救济粮而活着的他们哪来的种子种地?如果有种子的话他们也就不至于成为灾民了。

  但随着旱灾的愈演愈烈,很多原本没有断流的河流都相继断流了,就连渭水这样的大河水位也下降了不少。

  今年的结局似乎已经可以预见了,那就是百姓们要在朝廷的赈济中度过今年。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种情况其实远不止今年。

  不过不管他们知不知道,事情已经朝着五姓七望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了。

  因为旱灾的加剧,所有人都意识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今年夏天播种的大豆和小米要面临着颗粒无收的境地。

  这样一来,百姓们也就知道了一件事情,如果他们继续依附着五姓七望,等待着他们的并不是什么好结果。

  三成佃租是很吸引人,但那也得建立在有收获的前提下,不然的话他们还不如去给朝廷做工,那还能免除今年冬天的徭役,甚至一家人全去的话还能有所剩余。

  男人去做工,女人去做纺织棉布的活儿,这有两份收入,但朝廷所给出的每一份收入都是能够养活他们全家的口粮。

  这还不是有所剩余吗?

  五姓七望也很不理解,他们不理解朝廷中到底是谁给李世民支了这么一个招。

  这招很绝。

  朝臣和五姓七望这些人也就罢了,他们都能看得清里面的弯弯绕绕,但百姓们可不行。

  从表面上来看,这样的赈灾方式会让朝廷多付出两份支出,因为按照正常的赈灾方式的话他们不仅不用让这些人吃饱,更不用给这些人两份赈灾的粮食。

  就和后世关于暖气的说法一样:供暖不是为了让颗粒无收的境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