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看不见的武器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他没能挺得住“罪在当代”的后果,自然也就享受不到最终的利在春秋了。

  但李世民不同。

  虽然现在的局势可能比起隋末乱世初起的时候好不了多少,但区别在于李世民还是主动的,而且也愿意去做,这就导致百姓们其实对朝廷的怨言没有对杨广的那么重。

  相反,当五姓七望用处了那所谓的经济战争的策略之后,百姓们不满的情绪算是找到了宣泄点。

  从最开始的粮价之争到现在的赈灾粮被抢,姜云志连着用了两次舆论攻势,五姓七望虽然不能说是苦不堪言,但却也没有多好受。

  最后,五姓七望索性祭出了一个大杀器:降佃租。

  不是之前平抑已经上涨的佃租,而是在原本的基础上再次下调佃租。

  在五姓七望动手之前,大唐的地主们一般都会收取租户们三到六成的佃租,也就是说无论是丰收还是亏损,你每年都要把地里收获的三到六成上缴给地主。

  而且说是三到六成,实际上这只是上限跟下限而已,绝大部分的地主都把佃租定在了六成,他们不是不管佃户的死活,毕竟若是佃户都饿死了谁还来种他们的地?

  为什么之前五姓七望涨佃租会引起那么大的反应,那是因为六成就可以说是一个极限值,除非是那种水土极好的地方,不然的话交完六成的佃租后就基本没有剩下的了。

  也就是说六成的佃租刚好能让佃户们活着。

  当然了,这世间的好人虽然不多,但也是有的。

  也有一部分的地主把佃租定在五成甚至是更少,之所以有三成这个下限在就是有人按照这个标准收取的,只不过这种人极少极少,怕是连一成都没有。

  但是现在,五姓七望把他们名下的所有土地的佃租几乎都降价了,不能说全部,但绝大部分都降到了三成。

  这已经是最低限度的佃租了,相比之下他们将会在佃租方面比以前少收入一半!

  这不得不说是下血本了,不过却是十分的有效果。

  事实证明,其实并没有人在乎所谓的名声,只要是有足够的好处,人们就能舍弃一切。

  百姓们似乎是忘记了他们之前是怎么在背地里谈论甚至是怒骂五姓七望不人道的行为的,他们只知道三成的佃租能让他们存下很多的粮食。

  至于名声,谁又在乎呢?

  以前是他们有的选,所以才会在那种时候恣意地骂着五姓七望,但现在他们有的选吗?

  三成的佃租差距,那就是没得选。

  相比于五姓七望,朝廷似乎完全不为所动。

  调动粮食,修建水车,赈济灾民。

  朝廷依旧按照原本的轨迹有条不紊地走着,似乎是对五姓七望无计可施,又似乎是对五姓七望的举动毫无反应。

  好像是朝廷也认可了五姓七望的举动,甚至已经有人开始议论说朝廷不敢把五姓七五成甚至是更少,之所以有三成这个下限在就是有人按照这个标准收取的,只不过这种人极少极少,怕是连一成都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