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经济战争(下)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

  五姓七望心中的预感没错,之前捐粮赈灾的那八个世家专门盯着他们出售的粮食买,至于朝廷出售的粮食就好像是没看到一样。

  五姓七望不是缺粮食,他们有着近千年的传承,家底儿的丰厚程度不是常人能够想象的,他们只是气不过罢了。

  他们已经发现了,自己被摆了一道,但他们却不得不捏着鼻子咽下这枚苦果。

  这八个世家的下场让他们的声望不增反减,为了以后的筹谋他们现在只能忍着。

  但是现在的他们还没有发现,自己要面对的敌人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如果说在权谋方面,姜云志和这些久经官场的老混子们比起来就是个婴儿的话,那么在经济方面这个角色就要调换过来了。

  现在,姜云志将会让他们知道这千年之后人们都已经玩腻了的经济战争是个什么样子的。

  首先,利用实事,朝廷出场,压低粮食的价格。

  然后,八个世家入场,低价购入粮食。

  到这些为止都算不了什么,因为这都是有条件在的,随便换个人来也能玩得起来,但接下来姜云志的操作惊呆了所有人。

  包括李世民。

  朝廷派出长孙无忌去接洽荥阳郑氏,大体的意思是说我们这样杠着没什么意思,对双方都不好不是?要不这样,你们借朝廷点粮食,然后朝廷昭告天下,等到明年我们再把粮食还上。

  五姓七望一看,卧槽还有这好事儿呢?

  虽然也犹豫过,但五姓七望还是答应了,不过答应的前提是这件事要在长安城的南大门,也就是朱雀门前完成。

  意思就是让长安百姓做个见证,免得朝廷拿了粮食不办事。

  长孙无忌自然很是爽快的答应了。

  于是乎,双方选了个黄道吉日,在朱雀门前、在长安百姓的见证下,五姓七望交付给朝廷四十万石粮食用于赈灾。

  然后,五姓七望的声望开始缓慢回升了。

  不过说是这么说,但是之前涨粮价、盐价、布价甚至是佃租的事情毕竟是铁打的事实,现在五姓七望所做的这些在百姓们的眼中都是在挽回罢了。

  但人家既然付出了,那还是有人会承这个情的,所以五姓七望在百姓间的声望也开始慢慢回升,速度虽然慢,但总比下降的好。

  就在事情似乎是朝着对双方都有利的局面进行的时候,朝廷反手的一波操作亮瞎了五姓七望的钛合金狗眼。

  四十万石的粮食只在国库里大了个转,然后迅速地被朝廷投放到了市场中去。

  之前那八个世家的下场让粮价已经降下来不少了,现在朝廷这么一搞,那八个世家再次下场收购了大量的粮食,顺带着还把粮食又降了好几个等级。

  然后,朝廷把八个世家收粮食所用的钱财都归还了,而世家们也把粮食又送回了朝廷的国库。

  什么都没损失,粮价下降了不说还抬不起来了。

  到了现在,五姓七望就是再蠢也发现事情不对了,他们也开始下场收购粮食,意图让粮食的价格回升。

  他们的确是不介意粮价的下降,但那也是有个度的,而朝廷现在所做的事情无疑是超过了他们所能接受的限度。

  但是,事情远没有就此停止。

  说到大唐就不得不说一件事情了,那就是货币。

  和后世人们所熟知的开元通宝不同,唐初时期其实用的还是五铢钱。

  没错,就是汉武帝刘彻发行的那个五铢钱。

  但是因为年代久远以及战乱的原因,五铢钱的统治力在唐初时期已经很弱了,于是人们找到了另外一个硬通货代替铜钱,甚至还比铜钱更受欢迎。

  这东西就是布帛。

  在唐初时期其实是施行财帛通用的货币制度的,也就是说铜钱是钱,布帛也是钱,不过布帛的价格更加稳定也更受人们欢迎。

  不过现在这却成了一个突破点。

  就在五姓七望准备下场收购粮食从而达到太高粮价的目的时,一个消息的传出让五姓七望的人傻了眼。

  宿国公程咬金宣称他们家的工人纺织出了一种新的布,不仅更加轻便保暖性也更加好,最重要的是原材料是来源于西域犹如野草般遍地都是的白叠花。

  俗话说空口无凭,程咬金很快开了一家店铺,开始贩卖这种新型的布。

 &ems所熟知的开元通宝不同,唐初时期其实用的还是五铢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