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被蒙蔽的双眼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既是要谋逆,那必定不会固守岭南按兵不动,最少也要占据我们唐军入岭南所必须要经过的交通要道,这才能保证立于不败之地。”

  “可现在两年时间都快过去了,您有收到过冯盎调兵的奏报吗?”

  ……

  李世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沉默了下来。

  就算是后世的网民再怎么不认同贞观之治,但能被历史所记载下来并且被很多人称赞的贞观之治也是不俗的,而能创下这种功绩的李世民自然也不是什么庸才。

  他是个马上皇帝,是懂兵法的,他怎么可能看不清这一点?

  他之所以不愿意相信还是因为冯盎在岭南的势力实在是太大了。

  正如姜云志所说,岭南地势复杂,在双方对垒的情况下外人不敢轻易进去,里面的人也不敢轻易地出来。

  谁先动,对方就能够利用地势发起反击。

  这也正是朝廷明知道岭南冯盎和谈殿互相争斗但却没有管的原因,甚至就连拍个使者去劝和这种举手之劳都没有过。

  因为谁都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岭南的事情几乎只能是内部自行解决。

  而且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冯盎的家世。

  这个时代对南方人的歧视很深,但冯盎并不能算是纯正的南方人,人家祖上是北燕的皇帝,近代更是出了冼夫人这么一号人物。

  血脉加上冼夫人遗留下来的名望,这让李世民很担心冯盎会不会因此就再次聚集民众,拥兵自立。

  “事情还远不止这样。”看着不说话的李世民,姜云志也没有什么反应,他只是继续说了下去。

  “您想一想,冯盎虽然是遭人嫉恨,但不管怎么说他在武德五年也是给接受了我大唐将领的檄文的,是我大唐的臣子。”

  “而谈殿在明知道这种事情的前提下还聚拢小部落对抗冯盎,这难道不应该说谈殿的心思不纯吗?怎么就成了冯盎的心思不纯了?”

  咔嚓。

  姜云志的话如平地惊雷,彻底惊醒了李世民。

  之前上奏说冯盎有谋逆之意的官员大多都和谈殿有所牵连,这一点李世民是知道的,因此他也知道冯盎大概率是被谈殿给诬陷的,这是一种政治手段。

  不过这还是引起了李世民的重视,原因还是冯盎的势力、血脉以及在岭南的声望。

  因为联弱抗强的想法,所以李世民更加亲近谈殿,但也正因为这样使得李世民忘了冯盎还是大唐的官员。

  从一开始,李世民就把冯盎放在了谋逆者的位置上,惯性思维已经成立,这事情一经开始就没被李世民给注意到。

  现在想想,冯盎是大唐的官员,并且虽然屡被参谏但却没有任何调兵的动作,更是没有联合过任何的小部族。

  相比之下,联合了不少小部族抵抗冯盎的谈殿难道不是更像是要谋逆的人吗?

  明目张胆的对抗大唐的官员,甚至还联合地方官上奏诬陷,这几乎已经成了司马昭之心了。

  被姜云志这么一引导,李世民现在反倒是更加倾向于冯盎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