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浅谈商业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为什么你这么看好南方?”这是李世民一直都不懂的地方。

  一直以来姜云志几次三番的提到南方,在这个北方才是龙头的时代这是很特立独行的。

  “因为发展的测中心是迟早要往南方推的。”姜云志耸了耸肩。

  这是个毋庸置疑的问题。

  看看历史,长安是十三朝古都,但是以长安为都城的朝代也就只到唐朝了。

  说起来这还是唐朝开的头,要不是面前这位老丈人的子孙被人打得迁都,怕是经济和政治中心的南移还要推迟很长时间。

  当然了,这得不算夏商周这些朝代,真要算起来的话人家洛阳才是天下真正的中心。

  “于农来说,南方气候温润,水系众多,只要开发出来的话是很适合耕种的。”

  “于商来说,南方水系众多,交通便利,而且最重要的是物产丰富,只要发展起来就会带来极大地收益,会让天下商人都趋之若鹜。”

  “所以,中心向南迁移是必定的事情,除非永远都没有人开发南方。”

  “商?”在姜云志提到这个字的时候李世民下意识的皱起了眉头。

  “你很重视商业?不然的话为什么要把它提出来?甚至你说这话给朕一种把商和农相提并论的感觉?”

  重农抑商,这是绝大多数封建时代都在奉行并且坚决贯彻落实的政策。

  姜云志的话给李世民一种一群白天鹅中混入了一只黑天鹅的感觉,格格不入。

  当然了,姜云志也是这么认为的,只不过在他的视角里他才是白天鹅,而其他人都是黑天鹅。

  “其实您不用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商,商和农一样都是很重要的。”姜云志想了想,他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说一下的。

  “重农抑商是没错,但您得知道,历朝历代之所以重农抑商是因为粮食一直都不够吃,所以才会有重农抑商这种政策流传下来,并且被近乎所有的朝代奉为国策。”

  “只是您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天下不再缺粮了呢?”

  ……

  李世民没有说话,或者可以说他不敢说话。

  天下不再缺粮,这可以说是他早就定下并且准备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但在姜云志的口中就这么轻飘飘的说了出来,给李世民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

  “咱们先摒弃之前前往北方的那批将士们不谈,就说等南方开发出来之后,像岭南、交趾等地稻谷可以一年三熟,这些开发出来的土地能给大唐带来多少的收益?”

  “您可以说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加人口也会增多,这的确没错,因为人们就是这样,总是会在生活得到保证的时候开始考虑后代的问题。”

  “但是您想过没有,不管如何,当耕地面积增多的时候,朝廷的税收是一定会增多的。”

  李世民陷入了沉思。

  姜云志所说的观点深深地震撼了他的心灵,因为他以前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些问题。

  商业一直都是历朝历代的君主们所不喜的一个行业,不仅仅是因为儒家认为商人不事生产、投机取巧以及重利轻义的原因,也因为商人最终都会积聚大量的财富。

  说白了就是商人在君主的眼中是极大的影响贫富均衡的存在。

  历史上很多的王朝都对商人加以重税,其中汉武帝可能是佼佼者中的佼佼者了。

  别的不说,就一个算缗告缗就差点儿整死大半的商人。

  算缗告缗说白了就是财产税,而且征收的比例很大,如果商人不缴纳的话别人就可以告发,一旦告发这位商人的财产将会全部被没收。

  一部分充入国库,一部分奖励给告发的那个人。

  连这种政策都出台过,有此可见在封建时代的商人是多么不受待见了。

  所以,一直以来李世民都是按照他心中那份理所当然去看待商业的,从来就没有自己一个人仔细的去想过。

  现在,姜云志的话给他带来了极大地冲击力。

  “如果您暂时想不通也无妨,咱们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去解析,那就是商业的作用。”

  看着李世民陷入了沉思,姜云志想了想换了个角度。

  “您想想看,如果没有商业,桑麻丝绸等货物该怎么流通?笔墨纸砚、灯油甚至是农具这些东西又从哪里来?难道让工匠能是佼佼者中的佼佼者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