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只有一条路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鞑子骑兵突然从城里杀出,呼啸着朝明军冲来。司马乔禹看到这一情景,丝毫没有慌张,这本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大军攻城,敌人突然从城里杀出,很是平常。只见他,将掌中马鞭一指,说了声“冲!”

  在司马乔禹身后,前排站着的全都是长枪兵,这些长枪兵,手中的长枪,要比普通的长枪,长出一截,得到将领,是一拥而上。在长枪兵的左右两翼,则是弩箭手,他们跟着长枪兵,从两侧包抄上去。

  别看鞑子骑兵一向悍勇,平原作战无人可挡,但人数实在有点少了。司马乔禹又是知兵之人,身为总兵,当然少不得勤练兵马,他练出来的士兵,也各个都是好样的。

  今天正面与鞑子交手,人多势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士兵精锐。长枪兵挺着长枪迎上鞑子骑兵,毫无畏惧之色,明晃晃的长枪,只向前一指,鞑子就有些发懵。冲在最前面的鞑子,收势不住,直接撞到长枪之上,后面的鞑子,想要迂回作战,结果却被两侧的弩箭手给射落马来。

  司马乔禹的这种战法,马上奏效,一下子将鞑子给窝住,长枪兵奋力向前,只杀得鞑子是狼狈不堪。当然了,能够轻易打败鞑子,原因很简单,一是兵种相克,二是鞑子的人实在太少。城里总共才四千人,城头上有一些,出来的也就三千。明军涌上来的,能有近万人,还成功地限制了骑兵的发挥。

  硕托站在城上,一看到手下的人,刚出门就被明军给压制住,惊得他是一身冷汗。好在自己还有援军,在明军长枪兵和弩箭手攻上来之后,阵形已露破绽,只要侧翼的骑兵杀到,立刻就能杀穿明军的阵势,胜利还是自己的。

  可是,硕托左等不见援军,右等不见援军,眼瞧着城下的骑兵被杀得是人仰马翻,越来越招架不住。

  烽火点了有一阵子了,按理说,二道关和三道关距离这边也不是很远,骑兵快马赶来,有半柱香的功夫,也就差不多了,怎么还不到呀。

  不到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两路援军,此刻已经中了埋伏,被明军杀的,几乎全军覆没。

  司马乔禹久经战阵,对鞑子的战法,也颇有涉猎。知道鞑子行军,常用的伎俩无非是正面佯攻,派精锐骑兵从侧翼迂回包抄。二道关和三道关就在左近,而且在关外,还可以互通消息,司马乔禹一想,料定与头道关的鞑子正面交战之时,二道关和三道关的鞑子,很有可能出兵,从侧翼夹攻。

  于是,他将手下的骑兵,全都派了出去。作为九边之一的宣府,骑兵数量即便赶不上辽东,但也算是比较多的。银川总兵也带了一些骑兵,两下的骑兵加到一块,能有七八千众。于是分兵两路,一路到二道关那里埋伏,一路到三道关那里埋伏,如见鞑子骑兵到来,立刻杀出,杀鞑子一个措手不及。

  事情还真让司马乔禹料中,二道关和三道关的鞑子果然出兵,前来偷袭。虽然他们是骑兵,但明军也是骑兵,而且人多势众。鞑子骑兵确实精锐,骑射方面,都要胜过明军一筹,怎奈人少,士气方面,明军更盛一筹,这一交锋,没过多久,胜负之势,就已明朗。

  尤其是三道关,鞑子也就一千人,面对三四千的明军骑兵,没一会功夫,就被杀得是狼狈不堪,落荒而逃。三道关的鞑子是倾巢而出,这一败退,明军索姓,在后紧追,一直杀进关内,将关口夺回。

  二道关也是一样,鞑子渐渐招架不住,向关内败逃,明军在后紧追,已经杀红眼的明军,哪管你关内有没有埋伏,前后脚的进到关内。那领兵的固山额真是条硬汉,见到如此,干脆掉转马头,率军和明军死磕。双方一场血战,鞑子做困兽斗,令明军死伤惨重,好在三道关那边的明军,在得了关口之后,过来查看二道关的情况,见这边打的热闹,赶紧投入战斗。有援军帮忙,明军士气大振,鞑子再也抵挡不住,全军覆没。

  轻取二道关和三道关,消息传到司马乔禹耳中,他心中大喜,当下也不说二话,从鸟翅环得胜钩上将长枪取下,掌中大枪一举,喝了一声,“跟我杀!”

  麾下的兵马是全军出击,明军数万之中,这一出动,好似山崩海啸,鞑子如何能够抵挡。一股脑地杀进城去,城上的硕托见大势已去,是拼死一战,别看他甚是骁勇,是员猛将,但终究寡不敌众,最后力竭而亡。

  夺回三关口,司马乔禹立刻派人,前往岳肃那边报捷,岳肃让他暂时坐镇,观鞑子动向之后,再定去留。

  明军报捷的速度,都比那三关口当曰赶去报信的速度快。前去陕西报信的士兵,想过黄河,实在太难,废了好大的力气,才扎了一个筏子,渡过黄河,等他赶到延安,三关口都已经失守好几天了。

  可以说,这家伙能赶去报信,那二道关也是一样,鞑子渐渐招架不住,向关内败逃,明军在后紧追,已经杀红眼的明军,哪管你关内有没有埋伏,前后脚的进到关内。那领兵的固山额真是条硬汉,见到如此,干脆掉转马头,率军和明军死磕。双方一场血战,鞑子做困兽斗,令明军死伤惨重,好在三道关那边的明军,在得了关口之后,过来查看二道关的情况,见这边打的热闹,赶紧投入战斗。有援军帮忙,明军士气大振,鞑子再也抵挡不住,全军覆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