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红颜薄命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他们所说的夫人就是孙绍的养母桥氏,也就是历史上大大有名的二桥中的大桥。孙绍的生母吕氏是孙策的一个妾,她嫁给孙策以后,一口气生了三个女儿,也没有底气要求扶正,后来又怀上了孙绍,感觉是个儿子,正希望着能有机会由妾成为正妻呢,没想到孙策攻破皖城,抢到了大桥。面对出身名门,又长得如花似玉的大桥,这个可怜的女人顿时断绝了希望,在生孙绍的时候难产,儿子是生下来了,可是自己挂了。

  不过,事情并没有吕氏所想,大桥并没有成为孙策的正妻,也是妾,而且孙策在她死后第二年就遇刺身亡了,她活着的时候没能独占孙策,死了,倒如愿了。

  吕氏和孙策先后去世之后,孙绍和三个姊姊都是奶奶吴氏抚养的——因为吴氏说大桥是个不祥之人,刚入府就克死了她的儿子——但是好景不长,建安七年,吴氏也去世了,他们就转由大桥抚养,三个姊姊一个接一个出嫁,最后府中就剩下大桥和孙绍两人了。孙绍对亲生父母和奶奶吴氏一点印象也没有,他最亲近的人除了三个姊姊,就是养母大桥了,虽然不是亲生的,但是他们的感情并不亚于亲生的。

  建安四年,大桥入府时才十四岁,现在也不过三十一岁,但守寡已经十六年。而且身为孙策的遗孀,好象也没有改嫁的可能,虽然这个时候对改嫁并没有什么歧视,只是谁要娶她之前,先得考虑考虑孙权的意见。因此,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她应该还是会一直守寡下去,一直到死。

  以前世的经验,孙绍觉得这样很残忍。刚到这个世上,从残存记忆里得到大桥的信息时,他差点傻了,都说二桥是三国最著名的美女,谁曾想大桥居然是这么一个苦命人。

  “真的?”桥月歪着头,有些不太相信的打量着孙绍。

  “当然是真的。”孙绍一本正经的挠了挠头,又问道:“你去厨房的时候,顺便问问夫人这两天吃了些什么东西,胃口可好。”

  “不好呢。”桥月撅起了嘴,脸上的笑容不翼而飞:“我听阿母说,夫人这些天吃得越来越少了,一天也吃不了几口饭。”

  桥月的阿母桥英是大桥的贴身女侍,生在桥家,长在桥家,大桥进府之后,她也跟着过来,现在还是内府的管家。大桥能把孙绍他们带大,桥英居功至伟,要不然以大桥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连自己还要人照顾呢,怎么会带孩子。

  “是吗?”孙绍沉吟了片刻,放下手中的竹箸,起身道:“我去换身衣服,你把这些送到厨房去,然后我们一起去见夫人。”

  桥月掩着嘴笑了起来,眉宇之间颇有些得意:“少主,还是等我来帮你穿吧,要不然被夫人看出来,还以为我偷懒呢。”

  孙绍脸一红,有些恼怒的瞪了一眼桥月,桥月也不紧张,咯咯的笑着,捧着食案,如一只翩飞的蝴蝶,下了堂,出东门去了。

  不知是原来的孙绍自己就不会穿衣服,还是意识留得不是很全,反正孙绍现在对汉朝这种衣服不太习惯,穿起来不是歪着就是扭着,让桥月偷偷的笑话了好几次。

  孙绍进了内室,坐在案前,案上放着一枚铜镜,镜下附着铜镜台,镜台底部是圆形,中间立着一根木柱,柱起来原因也简单,孙绍好武成姓,却不好读书,加上双亲早故,近几年又因为出仕的事情赌气,姓格上未免有些偏激,而周循兄弟却得到了极好的教育。周家也好,桥家也好,都是颇有底蕴的高门大族,特别是周家,从周瑜的从祖父到周瑜的父亲,都是二千石以上的高官,家学渊源,不是孙家这种寒门所能比的。周瑜本人不仅文武双全,学问精深,更精于音律,所谓“虽三爵之后,曲有误,周郎顾”,是有名的雅人,夫人小桥也是颇有才学,在他们的教导之下,周氏三兄妹的学问要比孙绍高上一大截,所以他们的父亲是至交,母亲是同胞姊妹,但是他们却不相好,其实主要是孙绍对他们印象不好。想想也是,谁愿意被别人当成粗人看待啊,特别孙绍还是个骄傲的人。

  孙府和周府一向来往不多,建安十六年以后,同样成了寡妇的小桥到孙府来的机会多了些,一年也不过是两三趟而已。他们来孙府,孙绍一向是避而不见,去周府,他也是尽量能免则免,不知这次为了什么事,大桥要来征求他的意见。

  孙绍也没有多说什么,换好衣服后,便向大桥住的后院走去。

  孙府是一个大宅院,前后有三进,孙绍住的是第二进,而大桥住的则是第三进的一幢小楼。穿过后院时,孙绍听到了节奏低沉的琴声,放慢了脚步,微微皱起眉头。琴声中传达出的情绪十分晦涩,若隐若现,缥缈不定,难以捉摸,给人一种清冷而萧索的感觉。

  “大兄。”楼下站着的一个锦衣少年看到孙绍,连忙赶上前,双手互握,举过头顶,躬身一礼。孙绍一看到他,一丝不快便涌上心头。

  ——————

  新书上传,数据好坏对士气影响甚大,老庄急需诸位支持,点击!推荐!收藏!

  ;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