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风起云涌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初春水寒,碧涛如怒,江水上千余艘大小战舰顺流而下,当前的一艘四百料战舰最高的桅杆上挑着的锦旗在风中撕扯,偶尔展开,可以看见古篆所书的“菱”字。

  涯岸蓑草低伏,怪石嶙峋,起伏的苍青色的山陵,偶有猿声啼和,如哭泣声。

  菱风镜峙立甲板之上,健硕身躯如山丘立,并不摇船体晃动,面容枯峻如刀削斧刻,却不觉狰狞可怖,一双如深渊临望的眸子定睛望着浩浩荡荡的涛水。

  徐汝愚暗访宛陵的消息传来,容雁门便推知宛陵、江宁、江津三家欲联手灭许伯当。许伯当虽有大将之才,奈何东海一役,折损太甚,其后一直辖境受宛陵陈族大军相侵,实力一再削弱。三家中最弱的江津易家实力也要比白石强上数筹。

  南平若不出兵,许伯当在三家联手攻击下,只怕第一波攻势就抵挡不过。

  骏马昂嘶,菱凤镜遥望着北岸数骑逡巡,倾刻一骑如箭离弦,向东南急驰过去。

  这时,随行参务官过来禀报:“已入江津界了。”

  菱凤镜摆了摆手,江津易家的水营是继承原江宁霸主张东的家底,易封尘却无张东那样的雄魄,得江津之后,没有在望江城继续发展水营力量。江水之上惟一可虑的是江宁的水营战舰。

  初春水缓,风力也弱,舰行水上,曰夜不过二百里,菱凤镜望着粼粼的江水,心想江宁此时也应得到消息,嘴角露出轻蔑一笑,暗忖:徐汝愚生死未卜,却不知江宁乱成什么样子?

  春阳熙熙,当空临照,易封尘凭墙而望江水,南平战舰的帆影还未出现在眼里,易封尘脸上已掩不住焦灼之色。

  望江城紧倚大江而建,南城墙依大江崖石而立,距江堤不及百步,若遇战时,直接处于战舰攻击范围之内。游骑侦得南平此次东下舰队**有八艘四百料战舰,顶置三十二架抛石弩可以直接轰击望江南城。

  江津与望江虽然只距四十余里,有津水相通,但是其间摄山山势直刺津水而止,水道陡然狭窄,大型战舰不得出入。江津水营因为这样的先天不足,水营多为二百料以下的中小型战舰,如何凭之与南平战舰在江水之上争雄?

  易华熙还首望了一眼身后藏在津水水道的水营战舰,说道:“菱凤镜既然敢率领水师东下,恐怕徐汝愚受困北唐的消息不假。”

  “江宁军政,三府分署。只有徐汝愚确实殒命北唐,江宁才无隙可乘。菱凤镜乃天纵大材,决计不会在消息未确的情况率领两万水营去袭江宁。”

  “父亲以为……”

  “徐汝愚受困消息传至江宁,梅立亭立时止住中垒军的攻势,向[***]一带集结。现在又有传言,徐汝愚潜往北唐的消息是宛陵泄露的。江宁与宛陵年前曾有密约:于两境处止兵休息。万嵘刚将兵马从两家边境撤出,就有这样的流言,陈预为防江宁迁怒宛陵,也缓下对白石的攻势,麾下大将卫叔微领着一部人马增援龙游去了。”易封尘脸上忧色更甚,“我只怕菱凤镜是奔我江津来的。”

  宛陵与江宁生隙,缓下对白石许伯当的攻势,菱凤镜的两万水师加上许伯当的本部兵马确实对江津有着相当的威胁。

  易华熙目光阴柔,想起当年在淮水之上徐汝愚装疯卖傻瞒过众人耳目的情形,心里恨意难消。

  东海之战,以雍扬攻防最为惨烈,白石、普济联军于斯役折损十万以上。那一片刀光剑影中,丽阳城楼的琴声就像清流淌过,将士闻之奋勇,寇兵则心惊胆寒,那样的传说过去数年,东南一带的民众仍津津乐道。

  东海之战过后,水如影隐踪匿迹两年,首次露面却在清江凤陵渡口,在宣城停了一夜,其后南下乐安。徐汝愚侵入南闽之时,又在乐安为其奔波游说。梁宝出任南闽行辕总管,水如影与袖儿又从乐安前往泉州。

  易华熙既望徐汝愚殒命北唐,又望他有平安消息传来。虽然不愿,却不得不承认徐汝愚是东南惟一可抗衡南平的势力。

  望江邑的江水南岸为历阳当涂,祝连枝虽然得到南平的行文照会,此时依旧统领两千兵马,在南岸的旷野处严阵以待。

  青黄相间的旷野,蓑草齐至腰间,疏林寒鸦,祝同山坐在清泉边,掬着冰冷的泉水沥在耀着雪芒的剑刃上。

  不远处的江水上,南平战舰正缓缓驶过。

  祝同山想起当年徐汝愚过清江口的情形,嘴角不由露出自嘲一笑。族里已遣大批高手北上,徐汝愚又岂是那么好相予的?

  李思训,那始终隐在背后评价别人的人物,此时也跳将出来。

  祝同山兀的站起,走到高处,望了望江上的战舰过去近半,振腕舞了下手中剑,“铿”然回鞘,踏镫跨上棕褐骏马,挥了挥手,喝道:“不相关,回去了。”策马直奔当涂城而去。

  初春时节,越郡安溪北部的海水犹如深碧色的玉石,天水一线的云压得极低,涌起的黛青色的浪似乎舔舐着低云。

  樊文龙箕坐在巨岩上,平端着剑铗,轻按机括,一安为其奔波游说。梁宝出任南闽行辕总管,水如影与袖儿又从乐安前往泉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