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章 疲惫(爱与牵绊)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您留在这里,女儿不放心您,倒要多费心思,母亲一定要保重自己,要不然,您忧心过度病倒了,女儿怎么顾得过来?”

  韩三奶奶也跟着劝道:“四妹妹说得对,您好好儿的,四妹妹才能安心,我侍候您回去吧,四妹妹劳累了一整天,这会儿,连口热汤还没喝上呢,咱们回去,您好好儿的,也好让四妹妹只要顾一头就行了。”

  “好,你们说的是,母亲是个没用的,你放心,母亲也没事儿。”杨氏抚着李丹若的面颊,连声答应着,站起来。

  李丹若直身要下炕,韩三奶奶按住她,“你别动,母亲跟我都不是外人。”

  “对对对,你坐着别动,我跟你嫂子都不用你送。对了,你还有银子没有?母亲那儿还有不少银子。”杨氏关切问道。

  “我还有,要是用,肯定找母亲和哥哥嫂子讨要。”李丹若欠身道。

  杨氏答应一声,依依不舍的回去了。

  李丹若从窗户缝里看着韩三奶奶扶着杨氏转出了影壁,长长吐了口气,吩咐朱衣道:“有多少人回来了?这院子有小厨房吗?人手够不够?嗯,那就好,赶紧让小厨房备晚饭,吃了饭还有事。”

  朱衣连声答应,先到门口传了话,一边侍候着李丹若脱去外面的大衣服,一边回话道:“姚黄姐姐她们,我和湖月她们,都在。

  “奶奶陪嫁的七房家人,俞家和刘家两家回来了,别的,大约还没听到信儿,厨房人手不怎么够,不过咱们现在也没几个人,这会儿是够了。”

  两个人正说着话儿,姜彦明也一身寒气,满脸疲倦,掀帘进了屋。

  李丹若在炕上直起上身,先问正事儿:“见到大老爷他们没有?他们怎么说?有什么信儿?”

  “没见到,说事关谋逆大案,不敢私纵外人相见,去了刑部和大理寺,都没能打听到什么信儿。

  “外头的说法,是说敬亲王趁皇上从上清宫返回之际,路架攻城弩,想要行刺皇上。”姜彦明先接过朱衣递上的茶,一口气喝了,才答话道。

  李丹若听到架攻城弩,眼睛都瞪圆了,“攻城弩?三伯?”

  姜彦明看着李丹若,神情苦涩,“我也是这么想,大约,是三伯父……”

  顿了顿,姜彦明艰难的接着道:“三伯父领着兵部器械库主事的差事儿,攻城弩流落在外,到了敬亲王手里,自然要疑他,三伯父他……我是觉得,三伯父有心无胆,只怕是被人陷害。”

  李丹若脸色苍白:“不是只怕,是必定,三伯父绝不会帮敬亲王调弩。

  “大哥从皇上即位那天,就称病不肯去敬王府应差,三伯父一家,从年前起,都在忙着四处活动,想搭上镇宁公府的门路,他怎么可能帮敬亲王调这攻城弩?

  “还有,敬亲王谋逆这事儿,蹊跷。”

  蹊跷两个字,李丹若说得极轻。

  姜彦明眼睛亮闪的看着李丹若,连连点头,往前挪了挪,声音压得极低,“我也这么觉得,敬亲王真不是个能谋反,特别是用攻城弩劫杀的性子。”

  姜彦明说着,下意识的左右看了看,声音压得更低,“要是这样,敬亲王谋反这事儿,另有内情,也许,三伯父他们许是有惊无险,许是,皇上见现了攻城弩,先把所涉人等拘起审问。

  “皇上性子宽和仁慈,必定不会为了莫须有,杀得血流成河。”

  李丹若低着头,想着刚刚那个馒头,那张纸条,和’安心待时’四个字,满腔纷乱。

  馒头是扔给了她,之前的流言,是为了把她们夫妻摘出去,这个人,在这桩祸事之前,好些天之前,就清楚知道了,这一定是个站在最上面,或者最核心的人身边的人,他知道的很多,如果像五郎说的这样,姜家有惊无险,那就犯不着把他们夫妻摘出去了。

  李丹若抬头,看着姜彦明,苦笑道:“说你早就过继到姚家的流言,你觉得,是巧了,还是有人故意而为之?”

  姜彦明紧拧着眉头,呆了一会儿,抬手揉着太阳穴,半晌,苦笑道:“天下哪有这么巧的事?这事儿,我不想往坏处想,总不至于,何至于……”

  “只怕一切早有定论,从散流言的人往外散流言的时候,敬亲王,姜家,所有涉及的人家,该怎么样,那时候,只怕就有定论了。”李丹若声音低低。

  姜彦明直呆呆怔了好一会儿,突然捂着脸,痛哭失声。<这么想,大约,是三伯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