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三鬼之怒,大理筹划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就是兵贵神的好处,行进迅,攻城拔寨迅,完全出乎清军的意料,使其调动不及,才能取得巨大的战果;这也是聚力于一处的优势,晋王李定国和赵王白文选几乎是倾巢而出,原来所占的边外之地只有极少量的部队留守。.以快对慢,以多打少,滇西反攻可以说是胜局已定。

  朱永兴现在要考虑的已经是元江战役了,他要尽量好地掌握时间。增援早了,吴三桂所部在元江可能未受到重大损失,退缩回去后实力犹在,滇省战局依然不乐观;出击晚了,他又怕元江支撑不住,一胜一败,结果更不好估量。但清军如果逼近安南,显然是朱永兴所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这个时代的通讯度显然有助于明军的滇西反攻,但又使朱永兴掌握元江战役的难度变大。

  想来算去,朱永兴觉得不能想当然,早了总比晚了强,保住元江,使安南基地不受到直接威胁,这可是关系到以后的战略走向的大问题。

  思虑已毕,朱永兴准备前去阿珠那里安歇。倒不是精力旺盛,不嘿咻就憋得难受,而是朱永兴已经快养成习惯了。相拥而眠,会让他睡得更香甜舒适,更能缓解疲劳。

  刚收拾好桌案上的东西,便有亲卫来报,段琬儿帐外求见,说有军机大事相告。朱永兴有些好笑,在下关时这丫头便来献计,可自己并未听从,而是一曰破关,令段琬儿大受打击。在行军时,他便看到段琬儿垂头丧气,连看自己的勇气都没有,这回不知又想出什么计谋,赶着来找回自尊了。

  段琬儿在两个猛山克族女护卫的陪同下走了进来,施礼如仪,显得倒不象上次那样信心十足。

  “说吧,这次又有什么锦囊妙计可以教吾。”朱永兴开门见山地笑着问道,对这个自尊自强的女子,他还是颇有好感的。

  “也不算锦囊妙计。”段琬儿学乖了,并不敢把话说得太满,嗫嚅着说道:“只是有族人来军营,欲向殿下密报大理城的消息,由民女转述而已。”

  朱永兴点了点头,示意段琬儿继续说下去。

  “大理城东北有一久已废弃的排水洞,为野草荆棘掩盖,或可派兵暗中潜入城中……”段琬儿一边说着,一边偷眼看着朱永兴的脸色,心中忐忑。

  这倒是能迅破城的一个办法,朱永兴的脸上闪过一丝喜色,听得段琬儿说完,便抬头望去,正看见这丫头眼珠乱转,偷瞄着自己的模样儿,不禁莞尔。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曲江坝,一马平川,绿草如茵。大军逶迤而行,走过大新桥,向南而行。大新桥建于明万历年间,横跨两山,峡谷湍流,“望之若渴虹下饮玉池”,是古代滇南之要津。

  “愚蠢,荒唐,杨珅误我大事!”看到大理的报急文书时,吴三桂忍不住大骂连声。

  由于永昌打的是歼灭战,再加上化装突进部队袭击驿站,断绝通讯的举动,使得永昌被破的消息被保密了四天。直到大理增援永昌的清军在半路被击溃,消息才由逃兵传到大理。而大理的信使先到昆明,又紧追吴三桂大军送信。当吴三桂因为这个意外的消息而大雷霆时,明军已经兵至龙尾关下。

  对于滇西的战略早有成法,便是依坚城防守为主。在吴三桂想来,只要规规矩矩地照办,老老实实的守城,就算明军有十万大军,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丢了永昌,失去了防御边外明军的前沿阵地。

  “一定是不听王爷所定方略,出城浪战穷追,中了明军的诡计。”刘玄初冥思苦想,最后确定只有一种情况能够解释这样的结果:那就是明军抛出了诱饵,引诱城内的军队出击。而守将杨珅也确实如明军盼望的那样贪功,不惜空城而出,去攻击明军的诱饵,最后被明军的伏兵杀了个干干净净,城池也随即宣告失守。

  吴三桂轻轻点了点头,确实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永昌的快失守了。但杨珅不是个莽撞之人,是自己相当信任的辽西旧人,怎么会中计呢?明军拿出了什么样的诱饵,才能让杨珅失去稳重,冒然出击呢?相信一定非常有吸引力,使杨珅明明看到敌军势大还主动出击呢?

  刘玄初显然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突然间眉毛一挑,惊道:“兵传到大理。而大理的信使先到昆明,又紧追吴三桂大军送信。当吴三桂因为这个意外的消息而大雷霆时,明军已经兵至龙尾关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