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多尔衮的应对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赵良栋?”

  看着这个名字,秦朗觉得有点熟悉。

  不过啊也无所谓。清河有李联芳在,清军在那里布置再多的兵马也无济于事。

  而至于来年战事,现在都腊月里了,陆军的整编扩充早就完成了。

  不算沧浪渊、榆林军和刘之干这些外系兵马,秦朗陆战兵力都已经超过了五万人。

  虽然内里还有一些队伍的小炮、臼炮内能配置齐全,但整体的框架已经构造好了。

  而算上那些个外系兵马,总兵力直接达到了八万人。

  每年光是军饷,就超过了三百五十万银元。

  加上粮秣和军械消耗,一年下来用不了一千万也要七八百万。这是只养军,不打仗的情况下。

  而这还不算上水军呢,要是也加上头,数量就更多了。

  当然,要是把政府体系也通通的算上,秦朗的财政压力和负担绝对远远超过他所有的对手。

  因为别家都是军费占大头,朝堂官响远远比不得养军之用。可在秦朗这边,对比十万水陆雄师却是政治体系更为吞金。

  想想现在一个县里有多少吃官饷的人?

  从当官的到衙门各机构里的公员,然后是学堂的老师,医院的大夫,这少说也有千把人吧?

  一个县就有千把人,那扩大到整个齐鲁就要有多少县?

  何况郁洲山岛上还有那么多的工厂工人,一个个全都是吞金兽。

  也就是有代金券,且工厂的效益都极好,再加上粮食供给的上,还有捕鱼业支撑着,不然秦朗这摊子事儿也早在才能上碰壁了。

  天底下谁都知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你当崇祯帝、多尔衮、老李老张他们不想厚响厚禄的去养兵养官啊?那都是条件不允许。

  现在这个情况下,秦朗的这些个对手,从鞑清、大明算起,老李、老张再加个郑芝龙,有一个算一个,除郑芝龙之外财政状况都不怎么健康。

  包括秦朗本身。

  他这边全靠着从系统里拿到的银子做后盾,他老丈人也更多指望着两淮的盐政赚钱,但是不管是系统资金还是两淮的盐业,那都是有限制的。

  现在他们可以表示负担的起,可等到秦朗麾下的大军从十万规模扩充到五十万一百万的时候,系统的银子还能支撑的起吗?

  金陵也是一样。在他老丈人的手里,两淮盐政就能生出一百多万两银子,金陵的新建京营现在数量也快要到顶了,接下来崇祯想要继续扩张新军,可就不容易了。

  如何的去突破限制,秦朗已经走出一条路来了,但金陵那边则够呛!

  老张老李的财政则也不用提,无论是实际收益,还是麾下人才的数量,他们都是最下等的。

  明清秦,这三家谁都能吊打他俩。

  也所以,这两家都是内部麻烦不断,对外疲而无力。

  至于郑芝龙则也不需要多说了,人家现在还是大明忠臣呢,他是这些人里头野望最小的一个。

  所以关注点还在于鞑清,后者一样久久被粮饷财政问题所困扰。

  并且压力之大远远比现在的秦朗和金陵更重。

  秦朗财政压力大,但他能负担的起来,金陵也是如此。鞑清却不一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