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把人叫进来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哪怕这稀粥并不真的稀可见影儿,但也不至于这样吧?

  陈朗用勺子搅了下大陶罐里的粥水,有红薯,有土豆,有糙米,有萝卜,还有剁碎的菜干和……,应该是剁的更碎的咸鱼。

  这样儿的杂粥,就是满满的一大海碗再配上两个杂粮饼子,怕都不足以填饱眼前妇人的肚子。

  秦朗选中的这家人里,只有妇孺小孩在家,男主人和他的长子两个成年男丁都去县里出工了。这也算是秦朗治下的“徭役”了。

  出工的民夫收入虽然不高,而且还只能得到粮食、布匹、盐之类的实务,但政府可是管饭的。生病或者死伤之类的,上头也全都包了,且还有准对性的抚恤政策。

  可以说是吊打了朱明十条街。

  因为在朱明一朝,或者说是此前的历朝历代,徭役这东西都是百姓无偿奉献的。非但一分钱拿不到,还要自带干粮。所以这俩字能与税赋相提并论,绝不是没有缘由的。

  虽然张居正一条鞭法之后,将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并一起征收,同时将部分丁役负担摊入田亩。将过去按户、丁出办徭役,改为据丁数和田粮摊派;赋役负担除政府需要征收米麦以外的,一律折收银两;农民及各种负担力役户可以出钱代役,力役由官府雇人承应;赋役征收由地方官吏直接办理,废除了原来通过粮长、里长办理征解赋役的“民收民解”制,改为“官收官解”制。

  从某种程度上说还真的有益于百姓,减轻了不少人家的负担。

  但那都是痴心妄想。

  及至崇祯末年,一切早就乱的跟花瓜一样。

  很多地方不但银子要收,徭役百姓也一样要服,万千草民不把老朱家骂的狗血喷头才有怪。

  然后他们在秦朗治下,可不就觉得一百个顺心一千个满意么。

  女主人头发已经花白,满脸老像,看着比后世五六十岁的人可老多了。但按照她的年龄,从她大儿媳妇的岁数看,她顶多四十岁,甚至都有可能还不到四十。

  “有,有粮食。”

  她还没认出秦朗是谁,但看秦朗的穿着,和秦朗身后跟着的人手,以及外头一匹匹健马,不用想就知道这是个贵人。

  “有粮食怎么就吃这个?”

  秦朗完全不信。谁家有粮食还饿着肚子不吃啊。

  “禀国公,这儿的保长来了。”

  非但外头保长到了,庄子上的丁壮也都集中起来了,但这数量明显不多。

  一个保,少则六七十户人家,多着一百一二十户人家,男丁按一家两口计算,那一二百人是少不了的。

  秦朗一行人的马蹄声已经惊动了整个庄子,但赶过来的男丁,怎么看都没有五十人。

  显然其他的男丁壮劳力是都上城出工去了。

  “把人叫进来。”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