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给你们机会了,可别不中用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多尔衮在这个寒冷的冬季里搞起了新汉八旗军,秦朗自然也不会白白浪费时间。

  随着冬季的到来,远在齐鲁的胶东是什么情况且不去说,只说这海州和邳州。

  秦朗声势不显却震若惊雷的做了两件大事。

  第一是正式的对着两地下达了大练兵通知,海州还有邳州的民团民练武装都接到了通知。

  规定时间,规定地点,有规定的人员来负责操练操演他们。

  合格者留,不合格者去。

  秦朗这是第一次明目张胆的表露出要吞吃海州和邳州的意愿。

  往日里这种冬季练兵操演只限于海州境内的,海州的民团民练说起来还是地方乡间武装,实际上早就被刘源给收编。只不过从来没这么正式过,要求也没这么严格过。

  而邳州,准确的说是司吾山以西,那可是秦朗从来没去插手的地方。

  现在他是要彻底揭开这层面纱了。

  消息传出来后,路振飞并没表示什么,那现任的邳州州官先就撂挑跑路了。

  路振飞和金陵就跟没长眼睛一样,视而不见。

  至于那是否背地里另有无数争论,就没人知道了。

  第二件事就是清丈田亩。

  整个淮扬江南之地的士绅官僚显贵们是终于看到了他们闻名已久的“清丈田亩”了。

  与前一个闹得沸沸扬扬的告知不同,这清丈田亩一出,整个淮扬连同江南虽然有无数双眼睛死死的看了过来,却一片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根本无力阻止秦朗的行动,就跟此前秦朗改动了一条鞭法,把田税从里头取了出来,单独列放,还严格规范了火耗比例,无数人也是沸反盈天,可实际上呢?屁用没有,甚至在舆论大义上都不能彻底的压倒对手。

  秦朗先是打出了‘江山社稷为重’的旗号,然后又用一个个再详实不过的数据表明了清丈田亩和税制改革后的成果。

  粮食还是很重要的,没必要换成银子。因为在粮食换成银子的这一过程中,农民们太吃亏了。

  只这一改动秦朗就成了无数农民心中的救世主。

  而改变后的结果,说真的,那成果也真的是很喜人的。

  不管是粮食物资还是白花花的银子,说是一年税赋顶两年都不为过。

  大明王朝税赋鼎盛时期,一年可入库粮食三千一百万担以上,这还不算其他,以至于永乐帝都说这个数已经够天下用的了,不必再增加了。不过人家脸皮子没康麻子厚,能厚颜无耻的说出永不加赋这四个字来。

  可现在照着秦朗从海州刮出的油水,这还只是他没有动手清查田亩之前,仅仅依照着官府的鱼鳞册征收的田税和自己另外加收的商税,那数字普及全国,就显然能超过当年的永乐盛世了。

  当然了,这里如此之对比对永乐大帝言是严重的不公平的。

  明初时候的银子多值钱啊,可远不是现在的白银所能比的。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个数字,这些个被秦朗公开公布出来的数字,那都能震动不少人的心。

  尤其是在这个天下板荡兵荒马乱,朝廷尤其需要钱粮的艰难时节。

  这些数字还是很能煽动人心的。

  即使不能让秦朗彻底的压倒官僚士绅们的舆论,却也可以保证他不被官僚士绅所压倒。

  只不过《新闻报》现如今的发行范畴越来越狭窄了,虽然它还能被很多有心人看到,可影响力在不断的见弱却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这就是官僚集团动用的盘外招了,我直接卡住你的脖子。

  只要禁绝《新闻报》,使之不能大规模的公开流传,这不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了吗?

  想想某个不可说年代里的一些事儿就知道了。

  太阳底下真的没啥新鲜事儿。

  “胶东是怎么做的,海州邳州也继续怎么做。规矩都是一样的规矩。要是有人胆敢顶风作案,继续搞欺上瞒下的把戏,就直接送交司法。”

  卢象观刚刚上位,正找给自己竖威的‘鸡’呢。

  秦朗已经有了之前在胶东的经验,当然清楚整个事件中会产生的一系列诟病。

  所指目标们的反抗愤怒且不去说,只说下去清丈田亩的工作队成员被人千方百计的拉下了水这事儿,胶东时候就发生了不止一例。

  从金钱到色/诱,手段层出不穷,一些意志不坚定之辈往往会沉迷其中。

  只是这些反噬和诟病在秦朗军的兵威之下,全都被死死的镇压了就是。爱阅app完整内容

  只要秦朗不一败涂地,只要他的兵锋兵威始终牢固如山,时间就终会化解一切。

&要禁绝《新闻报》,使之不能大规模的公开流传,这不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了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