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丰收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偌大的郁洲山岛,不说开辟几百万亩良田了,几十万亩地总还是有的。只此一条,就能叫海州上上下下的官儿通通起飞升天去。

  政绩会亮瞎所有人眼睛的。

  当天晚上,一通盛饮,刘源心情大快之下喝的是伶仃大醉。可他在醉梦里都笑的极其香甜。

  哪里知道这郁洲山岛上几万亩地里最为珍贵的东西根本就不是那百十亩的实验抛秧田,而是二百亩的优良种子。

  “三石五斗啊,少爷,亩产至少上三石五斗。”

  今天一直没怎么露面,带着儿子全力盯着这二百亩地的秦德,看到趁夜而来的秦朗时候,激动的说话都哆嗦了。

  民以食为天。

  秦德人生过了大半辈子,就从没听说过小麦亩产能有这么高的。自家公子爷真乃天命之人!

  想来从一开始那批种子有神异,自家公子爷就是知道的。要不然怎么会安排他专门寻地方来种植呢?

  不过这话他是绝不会乱说的,因为自家公子爷的实力还太弱了。

  公子爷韬光养晦,学大明开国太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那是再正确不过了。

  二百亩优化种子的种植地可是专门寻找的僻静之地,与之外的几万亩地根本没连在一起,而在小麦抽穗期之后更是被治安部队缜密封锁了起来,平日只有专门料理这块地的劳力和老农们才能密切接触到它们。

  虽然接下来这些比黄金都珍贵的优良种子就会在岛上大规模种植开来,可在此之前,它们的存在是一个机密。

  这倒并不是说岛上没人知道。

  那么大的一块地,还与大片田亩分割开来,又专门使人打理,它们的存在不要太显眼了。

  但诸多的议论纷纷无关紧要不是么。

  秦朗要的只是它们能安安稳稳的成长成熟,然后得到大批的种子。

  对于秦德父子那满满崇敬忠诚的目光也习以为常了。

  “亩产三石五斗,也就是四百斤多些。”

  秦朗眼睛里全是满意,虽然这个数值远没有达到优化种子的极限,但要明白地理条件的限制。才开辟出来的田地真比不上熟田的。

  “如此二百亩地,那就是八万多斤。”

  明朝的计重单位虽然都是石,可小麦的石与稻米的石真有不同,前者大概在一百二十斤上下,后者则达一百五十斤左右。因为小麦稻谷的密度不同么,“石”可不是重量单位。

  “一亩地小麦种子要六七斤,八万多斤……”

  秦朗很快就有了决断,留下八万斤做种子,剩下的则都作为储备,省的出意外。同时叫秦德立马送一百斤新麦送到府里。系统可是说了,优化小麦的口感更好更佳。

  次日一早,刘源又精神抖擞的跑去稻田里了。

  秦朗则就不需要再奉陪了。

  他现在正着手安排西港区炮台的建造准备工作。

  本来在西港区造炮台是一个很敏感的事情,但顾三麻子来的好啊,他这么一来,所有的问题就全迎刃而解了。

  别说海州了,就是淮安和金陵,现在都不能对西港区造炮台说三道四。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