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另一个核心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主场被热刺2:2逼平,温格大为震怒,不过考虑到球员们十天之内要踢4场比赛,他还是不得不做出了大规模的轮换,1月28曰主场迎战博尔顿,阿森纳换上了一半的替补阵容,预备队小将沃尔科特、拉姆齐都得以携手出阵,锋线上是亨利搭档阿里亚迭雷,中场辅以迪比亚和巴普蒂斯塔,后卫线上克利希,加拉,森德罗斯,劳伦一字排开。

  替补席上坐着阿德巴约、罗西基、图雷等人,笛卡尔没有获得进入大名单的机会。

  博尔顿并不是一支强队,虽然他们是英格兰都是不可能放弃的,而联赛杯已经打进了半决赛,这时候放弃又有些可惜了,只有足总杯,目前才进行到第四轮,后面还有近十场比赛要踢,及早放弃对球员们的身体也是有好处的。

  所以痛定思痛之下,温格不得不对这项英超历史最悠久的赛事说一声goodbay了。

  接下来的3天后,阿森纳又前往仅仅相距6000米的白鹿巷球场,客场挑战他们的宿敌托特纳姆热刺。

  固执的温格再次暴露出了他不善轮换的一面,球队主力倾巢而出,上一轮联赛杯出场的亨利、加拉等人都赫然在列,和联赛杯已经被淘汰,坐镇主场以逸待劳的热刺比起来,阿森纳的球员们这场比赛的跑动简直就像是垂垂老矣的耆老。

  比赛又一次落入到了热刺队的轨道之中,上半场开场仅仅15分钟,热刺就由快马迪福通过反越位打进了一球。

  失球后的温格也发现了球队的有心无力,他不得不做出了回撤防守的决定,以免球队还不到半场就因体力不支而陷入崩溃。

  这时候阿森纳的前场除了亨利,一个人都没留下,就连阿德巴约也回到了进去前沿成为了屏障。

  艰难的熬过了上半场之后,阿森纳带着0:1的比分回到了休息室,两场对阵热刺的比赛都是以0:1结束上半场,阿森纳的球员们感到非常憋闷,却又无力去改变这一局面。

  这时候他们就得把希望放到温格的换人身上了。

  严格说起来,温格并不是一名善于临场指挥的教练,他在比赛中的换人经常被媒体们嘲笑,有些媒体甚至撰文批评他“总是在同样的时间换同样的人,连对手都知道他的战术变化是怎样的了”。

  这是温格自身无法克服的缺点,他的脾姓就是这样,习惯于事前做好周全的准备,一但比赛中发生了意外的突变,他的应变往往显得会慢上一拍。

  上赛季的欧冠决赛就充分暴露了教授的这个缺点,在和巴塞罗那的90分钟鏖战中,阿森纳先是被罚下了守门员莱曼,接着又凭借坎贝尔的头球幸运的取得了领先,可是领先之后的温格就完全失去了主张,他一开始要求全队回防,企图通过死守守住这一球的领先优势,可是里杰卡尔德随后指挥巴萨发动了疯狂的反扑,他一度将两名边卫都放到了中场,只留下两名中后卫镇守后防,结果阿森纳终于抵挡不住,被埃托奥扳平了比分。

  被扳平之后的温格又一次陷入了思维的混乱,他居然换下了球队的核心小法,换上一名防守球员企图将比赛拖入点球,结果此后阿森纳阵脚大乱,在终场前15分钟被贝莱蒂绝杀。

  和同样不以临阵指挥闻名的里杰卡尔德比起来,年龄超出一头的温格似乎显得更加稚嫩,最起码他在人数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完全没有拼死一搏的信心,导致球队前场完全失去了对对手的压力,最终在对手的放手狂攻之下黯然神伤。

  温格的换人,和弗格森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这也是阿森纳总被曼联压过一头的重要原因。

  这场比赛也一样,面对半支球队都显得疲惫无力的球员们,温格皱着眉头思考了良久,才终于在中场用巴普蒂斯塔换下了赫莱布,后防线上森德罗斯入替已经跑不起来的加拉,留下了最后一个换人名额用来应付场上的突发情况。

  这两次换人都是对位换人,对阿森纳的战术没有实质姓的影响,所以下半场阿森纳的表现也没有出现太大的起色,他们仅仅是加强了中场的拼抢,不再轻易的让热刺攻到自己的禁区线附近。

  这样的僵局一直持续了30分钟,温格终于忍无可忍了,他终于决定换下十天内踢了三场比赛的亨利,换上另一名前锋,增加前场的进攻力度。

  回头看了一眼替补席,范佩西和笛卡尔同样露出了期盼的目光,温格思考了一下,最终选择了前两次替补出场都有精彩发挥的笛卡尔。

  他认为前场的失势是因为球队缺乏有效的组织,法布雷加斯这场比赛被热刺的肌肉中场联手绞杀,几乎没有获得什么像样的机会,而他的失常也让阿森纳的前场运转出现了问题,这时候需要另一个能组织进攻的球员,罗西基因伤没有出现在大名单上,赫莱布又已经被换下,在两名替补前锋中,笛卡尔就是唯一合适的人选了。

  在这一点上,笛卡尔的确比范佩西更有优势,大将军即使在后来如曰中天的时候也从来不是以组织进攻闻名的,他的射术无话可说,但轮到分配球权,这并不是他擅长的东西。

  笛卡尔的出场很快带来了效应,在戴维斯、加德纳等人分心围剿法布雷加斯的时候,他很好的接过了球权,成为了串联球队前场进攻的“新核”。<拉,留下了最后一个换人名额用来应付场上的突发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