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迂回说服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个时候,打破户籍的限制,就显得非常重要。

  不管是地主还是地方官府,都不能用户籍来限制劳动力的流动。

  取消奴籍和贱籍,其实是这个思路的延伸。

  尤其是取消奴籍,除了平等,更重要的是打破地主、缙绅等对奴才的人身所有权和支配权,禁止他们无偿占有奴才的劳动成果。

  想用人,行,拿钱雇。

  当然,这会损害缙绅的利益,必将遭到缙绅们的反对。

  但是朱厚照决心已定,已经准备好了到时候再杀一批缙绅的准备。

  “人人均可参加科举,也无需担忧。士子读书,家里多有传统,一般贫穷人家子弟,也读不起书。”

  这一点有些道理,但是开了这个口子,就给贫穷子弟提供了机会。即使现在用不上,将来还可能用得上。

  “如今进士每一届不过百人左右,三年一届,其实太少。朕打算过几年,每年一次常科,每一届录取进士三百人左右。”

  “如此算起来,不仅不会损害原来的士子们的利益,反而增加了他们的进仕机会。”

  这一点其实是必然的。

  随着大明疆土的扩大,需要越来越多的官员。不管是秀才、举人、进士,都需要扩大规模,从中选拔人才。

  当然,随着新学的普及和教育的改革,普通百姓也会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教育。

  一旦工业化取得一定成果,财力允许之后,还要普及义务教育。那个时候,就会有更多的平民子弟接受教育,科举就可以变成类似于朱厚照前世的大学考试和职业教育考试,让他们获得阶层上升机会。

  到那个时候,现在的人人均可参加科举的措施,就能发挥作用。

  当然,在场的人想不到那么远。他们着眼的,是朱厚照扩大进士录取规模的事情。

  如果是这样的话,对于现有的读书人来说,不仅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

  想通了这一点,自然没人反对,反而都极力赞成。

  接下来,兵部尚书阎仲宇提出了致仕请求。

  自从上次正阳门劝谏之后,阎仲宇就萌生了这个念头,觉得自己已经失去了皇上的信任。

  之后的京卫武学改革,雪豹军练兵,尤其是鞑靼之战的胜利,让阎仲宇意识到,他确实已不适合再担任兵部尚书。

  他已经跟不上皇上的思想和行动,与其等着哪一天皇上赶自己走,还不如自己主动,急流勇退,体面地离去。

  他已经跟李东阳说过这个想法,其实就是借着李东阳之口,转告皇上。

  现在大战结束,也该走了。

  朱厚照也早就有换掉阎仲宇的计划,客气了地挽留了一下,就同意了他的致仕请求。还赠了他一个太子太傅的头衔,算是体面地致仕。

  阎仲宇的兵部尚书位置,由定国公徐光祚补缺。

  原来的兵部左侍郎吴登科,因为政绩平平,调任南京户部尚书。

  南京除了兵部尚书王华有实权之外,其他的各部尚书都没有什么权力,基本上是个摆设。所以吴登科实际上是前世的大学考试和职业教育考试,让他们获得阶层上升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