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触目惊心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二是走私泛滥。

  大明对鞑靼的贸易,采用的也是类似勘合贸易的定额贸易形式。虽然开有边市,但是正常的合法贸易额,也是有限的。

  这种定额贸易,一般都不能满足鞑靼需要。加上各地物价不一,中间有很大的获利空间,于是就产生了走私活动。

  走私的物资,不仅有盐、茶、铁、香料这些民用物资,还有不少禁止外流的军用物资。

  有硫磺、芒硝、箭头、制做箭矢的羽毛,用于防腐的桐油、漆料、弓弦、箭头、刀剑、铁砂等等。

  这些军用物资,在大明境内都实行管制,竟然能够流向鞑靼。除了奸商从内地运过来的之外,还有不少是从边镇的军械库里面,或者偷出来的,或者倒卖出来的。

  参与倒卖的,从奸商到边将甚至普通兵卒,都广泛参加。各个关卡,或者视而不见,或者借机抽头,已经成了一个公开秘密。

  宣府北边独石口关外的榆木川,甚至常年有集市,公开收购来自大明的各种走私物资。

  榆木川属于大明和鞑靼之间的两不管地带,居民大多是汉人。但是鞑靼却从来不进攻那里,甚至还保护那里,不让鞑靼人打扰,也不收税。目的就是利用他们的便利,向草原输送各种物资。

  朱厚照虽然早就知道边镇存在走私问题,但是达到这种触目惊心的程度,还是出乎意外。

  对鞑靼的定额贸易,是一种经济控制措施。目的就是削弱鞑靼的经济能力,是一种经济战手段。

  但是走私泛滥,让大明的经济战完全失败。

  第三个,是屯田问题。

  这个问题跟卫所相似,也是将领侵占大量良田,驱使士兵耕种。不少粮食卖给了鞑靼人和各个部族,收获装进了将领的腰包。

  大量士兵种地,就没有足够的时间训练。结果就是军备废弛,军队素质差,战斗力低下。

  所以,虽然边军数量庞大,但是战斗力强的高素质军队,其实很少。一旦遇到鞑靼人,根本就不是对手,只能龟缩到城堡和城墙之内。从整体上来说,明军的野战能力,已经很难跟鞑靼人对峙。

  第四个问题,是大量的兵卒和边民不堪欺压和艰苦,大量逃亡。有的人逃回内地,有的人甚至逃到鞑靼等部族、部落去。

  铁匠、木匠、石匠、皮匠、铜匠、金匠、锡匠等工匠,甚至很受鞑靼人欢迎,在那里能赚到钱。

  工匠的输出,其实就是技术的输出。鞑靼人就是这样获得了大明的先进技术服务。

  小王子甚至还派人,暗中到大明招募各种工匠。来抢掠人口的时候,也喜欢掳掠各种工匠。

  这一点,再一次让朱厚照吃惊。他还是小瞧了小王子的见识和能力。

  这种技术流失,在所有奏章中,从来没人提起过。如果不是到了这里,朱厚照还不知道。

  这说明,大明的文武官员目光短浅,从来就没有重视,甚至都不了解这个问题。更不可能意识到,这些技术流失对大明带来的严重后果。

  这还是一般的民用技术,如果炼钢、火药、枪炮技术流失,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当初蒙古帝国的时候,曾经掌握了火药和铸炮技术,这也是他们西征的时候的一个重要依仗。

  随着元朝的覆灭,北元在技术上大幅度倒退。

  现在的鞑靼就对大明造成了极大压力,如果让他们在技术上获得优势,哪怕是追平大明,都将是大明的噩梦。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