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平安县的危机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通讯员说到日军长野联队进犯,突然觉得周围的气氛有些凝重。他抬头一看,只见指战员们都是一脸惊骇的表情。他有些不理解,心想不就是一个联队吗,你们干嘛这样看着我?

  在他看来,上次一个大队的鬼子都被咱儿全歼了,这次来一个联队又算什么?大不了多打两仗不就行了!他正这么想着,却见郑卫国一脸严肃地看着他,这不禁让他有些紧张。

  郑卫国说:“你说清楚一点,或者好好想一想,到底是一个连,还是一个联队?”

  这两个建制由于读音相同,最容易弄混淆。抗美援朝时期,就曾有部队误把敌人一个联队当成了一个连,结果吃了大亏。出于对这段历史的了解,郑卫国第一反应就是通讯员误将“连”说成“联队”了。在他看来,日军动用一个联队进攻平安县的可能性不大,相反如果日军发现平安县空虚,派一个连(中队)进犯到是很有可能。

  众人一听觉得很有道理,纷纷盯住通讯员,看他怎么说。通讯员很肯定地回答,说:“不会错的,就是一个联队,比大队还要高一个级别。我走的时候,参谋长怕我记错了,还专门跟我讲过。”

  指战员们见他说得这么肯定,顿时相顾失色。若放在以前,大伙儿可能对一个联队也没什么概念,就跟这名通讯员一样,最多会觉得敌人有些多。

  二龙山大捷之后,保安团上上下下都有些飘飘然,以为天下大可去得。可从太原回来,弟兄们才知道以前小觑了天下英雄,也小瞧了敌人的战力。别的不说,就是山本大队这个手下败将若拉开了架势保安团也难以匹敌。

  大队尚且如此,联队就更不用说了。事实上从保安团到独九旅,这些指战员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跟这么强大的敌人交手。

  说了这么多,一个联队进犯平安县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想要明白郑卫国所部眼下的处境,就先要对日军联队有所了解。

  说起联队这个编制,大部分朋友可能都会想到《亮剑》开头的一幕——八路军李云龙团正面击溃板田联队。既然八路军一个团都能正面击溃,那么独九旅再加上地方部队和众多民兵至少不会表现得更差吧!就算不能全歼,击退总不成问题吧!

  事实上,朋友们都被这些影视作品误导了。抗战八年从来没有哪一个团(不论国共)击溃过日军一个联队,更别提正面了。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日军一个联队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强?这里举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1938年1月22日河北省平山县温塘地区,八路军115师344旅汇同晋察冀军区4、5两个支队(5支队后因故调往它处,未参加战斗)伏击日军第五师团21联队一部约1000余人。结果你们猜怎么样——攻了半天恁是没有攻下来,还折了一员上将——688团团长陈锦绣。最后由于日军增援部队赶到,八路军不得不退出了战斗。

  344旅是老红军的底子,绝对的主力部队,敌我兵力对比、群众条件和地形条件都占据了绝对优势,而日军方面并不是一个齐装满员的联队(像第五师团这样的精锐师团,一个联队将近四千人),结果竟然吃了个大亏。

  那么这么强大的一支力量为什么会派到小小的平安县来呢?要知道平安县可不是什么兵家必争之地,连交通要道都算不上,地处偏僻,大半截儿还窝在太行山里,也没有什么大的矿藏,对日军来说几乎毫无价值,出动这么大的力量似乎有些不值。

  说起来还是二龙山大捷埋下的祸根。那一仗足足消灭近八百鬼子,而且上至大队长,下至东洋马全军覆没(事实上有一个鬼子成功逃脱了,但当时保安团各部并没有注意到,不知读友们在读前文时有没有发现),这让心高气傲的蝗军情何以堪?鬼子的报复心理是极强的,吃了这么大一个亏当然想着要刨回来。而在二龙山人。结果你们猜怎么样——攻了半天恁是没有攻下来,还折了一员上将——688团团长陈锦绣。最后由于日军增援部队赶到,八路军不得不退出了战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