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43章 老朱,再也不见!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大明,不是说想出家、剃光头就可以当和尚。

  当和尚也得有证。

  洪武元年,朱元璋着力整顿佛教,在天界寺设立最高僧司衙门——“善世院”,管理全国佛教。

  后来把“善世院”改成了僧录司,为正六品的朝廷机构。

  同时,还有一个正六品的道录司,负责管理道教。

  没有在僧录司登过记,没有领过僧度牒,各个寺院都不收留。

  甚至会被当作假和尚而抓起来。

  朱元璋恼火的是,陈理从出狱到当和尚,中间这么多环节!

  一个环节把控住了,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毛易,你就是锦衣卫指挥使。”

  朱元璋道:“撤回城内城外的搜捕队伍。你的任务有二:一是整肃锦衣卫;二是查清陈理、张定边如何出狱、如何入寺!”

  “凡有作奸犯科者,不论官大官小,一律不得放过!”

  毛易顿时心花怒放。

  终于从副指挥使变成了指挥使!

  一百个副的,不如一个正的!

  “允熥,歪头一事,你以为该如何处置?”朱元璋问道。

  “爷爷,您的意思是,公之于众,还是严格封口?”

  “孙儿,咱告诉你,你得听着!建文已死,有尸为证。这叫公之于众。”

  “凡是怀疑、编造、妄加议论的,一律封口!”

  “引起朝野动荡的,灭口!”

  「老朱这么干,格局太小了。」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总以为家丑不可外扬,于是一味地遮盖。」

  「结果是欲盖弥彰。」

  「历史是人民书写的。」

  「你在正史上粉饰和掩盖的东西,总会通过文人笔记、市坊小说、民间野史等方式记录下来。」

  「老朱的本意是不想引起动荡,其结果是更加动荡。」

  「明明白白地把真实情况说出来,公之于众!」

  「这才体现了帝王的大气。」

  「这样的皇帝,襟怀坦白,反而能取得大部分官员和绝大多数老百姓的信任。」

  「这样的事都可以公之于众,还有什么不可以公布的呢?」

  朱元璋心道,三孙,你居然说咱格局小?

  既然是家丑,就是不可外扬!

  咱老朱家不能有一点污点!

  有污点,也得给他强行抹掉。

  抹不掉的话,就把知道老朱家污点的人全给抹掉!

  婆婆妈妈的,还怎么做大事?

  “允熥,这事,你亲自办吧。”朱元璋道。

  朱允熥急了:“爷爷,恕我直言,您这样做,大为不妥。”

  朱元璋知道三孙会这样讲,既然把心里话讲出来了,那就辩一辩吧。

  就让三孙知道一下什么叫做现实,什么叫做皇权。

  “你说说,有什么不妥?”

  “爷爷,宫中起火,全城关注。自然不免有人议论,难道把他们都杀了?”

  “您如果派出锦衣卫和军队,防止人们妄议此事,岂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