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齐商队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不出片刻,风御医和柳烟儿便行了出来,紫月也跟在后面。赵闲领着胡一刀,依次介绍道:“这位是风御医,我的贴身护士。这位是柳烟儿,外号常州一枝花,大梁唯一的女参军,我的首席工程师,和苏大姐一样,都是我的贤内助!”

  “大人!”柳烟儿顿时被吓了一跳,连忙欠身道:“这个称呼卑职愧不敢当,贤内助是称呼令夫人的,怎可用的我们身上。”

  “开个玩笑,不要这么较真嘛。”赵闲厚颜无耻的笑了几声,便不再逗她们。待安大小姐下来了,众人一起往武昌行去。

  此时已经暮色将昏,因为白曰大战的缘故,码头上的商户怕北齐再犯并没有动静,想等彻底平静了再说,江水渔火点点,码头上聚集着就地谈生意的商人,着实热闹非凡。

  “这哪家商号的船,好大的胆子,此时竟然越江而来。”便在此时,码头上传出几声惊呼。

  骑在马上的赵闲转过头来,却见江面上传来几声呼喊,传来阵阵清脆的号角声,隐隐伴随着悦耳的风铃轻响。放眼望去,远远行来的却是艘船船,船上放着大大的竹筐与木箱,装着药材、茶叶等物,商船吃水甚浅。

  船上里,有黑眼睛黄皮肤的汉人,中间却还夹杂着几个体形比一般普通人高、鼻梁挺翘、淡蓝眼眸的异族,脖子上挂着十字架,穿着黑袍一脸圣洁的摸样。

  “这是…北齐来的西洋番夷”柳烟儿颇为意外,自马车里探出头来,大眼睛闪出几丝好奇。她本来就对未知的事物充满求知欲,这些只在书上见过的西洋人,自然提起了她的兴趣。

  安大小姐也探出头来,听到这句话,她脸色露出几丝薄怒,对着身旁的赵闲道:“这些贼子好大的胆子,方才还大举进攻武昌使得城外血流成河,他们却还敢大摇大摆自我们面前经过,太目中无人了!赵闲,你去把他们拿下,统统斩了祭旗子。”

  她大伯到四伯全在战场上死北齐手里,安家祠堂里面的每一尊排位,就是刻在安家后人心头上的一道痕迹,也难怪安大小姐讨厌北齐的人。

  这商船轻车熟路的在码头上停泊,神色如常,不见慌张,丝毫没有因为北齐早上的攻势而紧张。而码头无聊的商户也都围了上去,并没有为难,而是探头探脑想看看那几个少见的西洋人。

  北齐和大梁是两个极端,大梁将传统视为立国之本,在天下读书人的努力下,文学、礼教等等方面发展到了极致,出门在外没钱可以,不会作两句诗肯定会被人瞧不起。而北齐则恰恰相反,他们在几国合力打压下,渐渐诞生了‘读书的有道理。打仗是因为国家利益,而贸易交换则是民生需求,两者并不矛盾。我们与北齐同出一脉都是汉人,互相来往是肯定的。”

  北齐和大梁打仗,说白了就是叔叔和侄女抢皇位诞生的闹剧,平民早已经被这战火逼的苦不堪言,若连互相通商都禁止,真可能把百姓给逼反了。

  苏婉云轻轻点头,微笑道:“北齐商队来往此地,娶了不少大梁的女子,亦有北齐的少女仰慕大梁的才子,嫁了过来。两地民间通商通婚,自古从未断过,这是大势所趋,堵是堵不住的。”

  安碧柔听到此处,便也明白了些,轻轻点头,正色道:“通婚通贸乃是民生需求,无可厚非。只是这两国大战不休,如何才能有效防止北齐刺探情报才是最要紧地。这商船里人多眼杂,谁也保不准里面的哪个就是北齐的探子。”

  提到探子,苏婉云脸色微微僵了下,摇头笑道:“怎么可能,若疑心,可派人上船一一开箱检查,来往的生意人也不容易,只要不刻意为难他,这点要求他们是会接受的。”

  几人说话间,那商船已经卸下大半货物,下来几辆马车,几个传教士并不是商人,直接就在码头上拉着人神神叨叨的传起教来。队伍里地普通商人大声的与岸上的商户攀谈,时不时有老乡相遇的欣喜大笑传过。那几个北齐的商人却是小心翼翼的走路,见人三分笑,深怕脚步重了些,在这异国他乡惹了大麻烦。

  “叮当”“叮当”清脆的铃声飘过耳边,商队的几辆马车从眼前缓缓经过,中间一辆和其他没有大的区别,车帘上却挂在一个白色风铃,车帘子摇摇晃晃,风铃叮叮作响煞是好看,引得很多人转目望去。

  胡一刀眼睛瞪的大大的,这北齐的人在战场之外,他还是第一次看到。待那辆带着风铃的马车经过身边时,他探出头去瞥了几眼,忽地惊叫起来:“女人!那里面有个女人!”

堂里面的每一尊排位,就是刻在安家后人心头上的一道痕迹,也难怪安大小姐讨厌北齐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