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被惊动的科院高层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情况他确实可以理解。



    比如说一个项目计划的经费是300万,项目负责人往往会多报50万——这笔钱其实有很大概率不会被挪用,而是出于仓鼠心理准备的一个备用小金库,以备不时之需。



    或者就是有些有实力的大佬喜欢物质享受,出去开会要住五星酒店,吃饭挂房账等等——酒店里的东西大家都知道,一瓶可乐都能给你卖15块钱。



    所以他们在申报经费的时候,通常会多报一些。



    虽然侯星远有些反感这种做法,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情况也确实存在。



    所以如果项目确实有研究价值并且申请人能力很强,侯星远一般都会选择默认——仅限于额外申请数额不高的情况。



    但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不是想申报一个备用小金库,而是想直接挪一座金山过去了。



    一个300万的项目,他们敢给你发600万甚至800万的项目书。



    这你让侯星远怎么同意的了呢?



    当然了。



    这不能说华夏的科研圈有多肮脏,说到底还是人口基数的问题——人多,项目标书自然也就多了。



    如果你把这些奇葩申请书和总的项目书做一个比例计算,百分比上的数值并不会多高。



    例如之前提及过的SCI撤稿。



    当年盛传的全球撤稿1564篇sci论文,国内536篇占据第一,很多人便说“你国造假严重”。



    但实际上这536篇里头,有174篇是翻译存在和图片不符的撤刊,很多校对后再次发布了,还有41篇是国防七子的论文。



    扣除掉这些之后,国内撤刊的数量是300出头。



    海对面撤刊的数量则是255,而国内发表的期刊数量呢,却是海对面的3.4倍。



    造假数量看起来国内多,但占比上却只有海对面的三分之一。



    100个人里头出5个奇葩,看起来比10个人出一个要多,但前者的比例却要低于后者。



    不讨论基数问题直接谈数量,很多时候就是在耍流氓。



    只是基数这个概念面向的是大众,侯星远作为项目的主审批人,许多时候面对的就是具体的‘数量’了。



    随后他又想到了什么,花了些时间在退回文件里翻了翻,从底部抽出了一份标书:



    “还有这份,粤省某个机构写的意向书,希望能对接悟空号的数据库,说是能发现暗物质。”



    “整个项目经费180万,哈?!”



    侯星远说着自己都被气笑了起来:



    “180万能探测到暗物质,老子当场就去隔壁兵器工业集团串门,把他们实验室里头的那啥扎古热能斧给吃掉!”



    嘟嘟嘟——



    侯星远话音刚落。



    他身边的电话便响了起来。



    来电的区号是0551,作为曾经中科大的校长,侯星远对这个区号相当熟悉。



    因此没怎么犹豫,他便接通了电话:



    “你好,我是侯星远。”



    过了片刻。



    潘院士的声音从电话对头响了起来:



    “侯院长,是我,小潘,您现在方便吗?有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和您汇报一声。”



    二字一出。



    侯星远便意识到了潘院士这番通话的性质。



    于是他淡淡的嗯了一声,抬头看了眼桌对面的高洪文。



    助理这活儿最需要的就是察言观色,加之高洪文跟了侯星远好多年,默契度这方面基本上拉到了满值。



    于是他很识趣的将桌上那叠厚厚的文件收好,又给侯星远已经空了的茶杯倒了杯水,便主动离开了办公室。



    待高洪文的关门声响起后,侯星远才道:



    “好了,小潘,你可以说了。”



    电话对头顿了顿,看起来潘院士似乎在组织语言,过了一会儿才道:



    “侯院长,大概在几个小时之前,我们实验室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