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历史:我咋就飞起来了呢?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1850年前后的事情。



    而电子管时期呢?



    这玩意儿出现在1947年!



    和1850年差了整整一个世纪!



    再往后的晶体管时期也好,集成电路时期也罢。



    甚至算上智能计算机时期的跨度,加起来都比不上原始时期与电子管时期的隔代时常长。



    而真空管和电子管...尤其是电子二极管,二者之间的区别实际上并不大。



    更别说眼下的真空管还是被魔改后的版本。



    甚至硬要说的话。



    真空管和电子三极管,区别的实际上也就一个栅极罢了——而栅极这东西早在1821年就已经出现了。



    因此怎么说呢......



    如果单纯讨论原理重合度这块,真空管确实和巴贝奇的分析机存在一定的交集。



    而小麦此人,在历史上又恰好是以脑洞出名的大佬。



    别的不说。



    光他能推导出麦克斯韦方程组,并且在电磁波发现之前就计算好它的速度和属性,脑洞方面就基本上属于脖子上就是个圈儿的级别了。



    因此小麦能够发现真空管和分析机的关联,似乎还挺合情合理的?



    但徐云咋就感觉瘆得慌呢.......



    实话实说。



    眼下的局面他倒是勉强还能掌控的住,毕竟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很难发生质变。



    但一旦自己任务完成回归现实......



    嘶——



    想想看吧。



    小牛已经纠正了错误的绝对时空观,提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这是一切一切的基础。



    接着这个时代重测了光速,发现了光电效应和电磁波,接着又检测出了电子的荷质比,‘偶遇’了X射线。



    如果再加个计算机......



    妈耶。



    未来的这个时间线,不会出现灵能飞升吧?



    但无论徐云心中怎么瘆得慌,此时的他已经没有修正历史的能力了:



    在场的这些大佬全都是如今和未来的顶尖人物,他们具备很强的理解和自我分析意识,能够独立的做出各种准确的判断。



    这种能力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



    在徐云做实验的时候。



    它可以帮助这些大佬快速领悟现象的本质,一点即通,不需要一步步的详细解释。



    但在实验之外,尤其是有人提出某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