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是你们逼我的!(9.6K)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QQ文学 www.qqwenxue.cc,最快更新走进不科学 !



    作为大名鼎鼎的死神小学生,柯南在后世的名气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不论剧情单论“柯南”这两个字的知名度,甚至要超过了火影和海贼王。



    而能够被徐云用‘柯南星’描述的星体,自然就只有一个.....



    那就是冥王星。



    这也是一个极具争议、话题的神秘星体。



    天文界对于冥王星最初的认知,就是前头提及过的天王星展露出的一系列小毛病。



    于是有部分天文学家便认为,在天王星的外轨道上还有一颗行星存在,通过遥远的距离在对其施加引力。



    于是从20世纪初开始,便不断有天文学家尝试对那颗可能存在的行星进行观测。



    这个观测过程足足长达二十多年,那颗行星被命名为“行星X”。



    最开始拍到冥王星照片的人叫做帕西瓦尔·罗威尔。



    他是一个富有的波士顿人,于1894年在亚利桑那州的弗拉格斯塔夫建立了洛厄尔天文台,尝试去寻找那颗神秘的‘行星X’。



    罗威尔其实在1915年3月19日和4月7日就拍摄到过冥王星的两张的图像,其中一张冥王星甚至就在图片中心。



    但很遗憾的是,他并没有认出来这就是冥王星。



    等到了1929年,另一位名叫克莱德·汤博的年轻人才正式发现了冥王星。



    不过提出冥王星这个名词的人却也并非克莱德·汤,而是一位11岁的英国小姑娘威妮夏·伯尼。



    这个小姑娘自幼对古典神话颇有爱好,便建议用主管冥界的神明Pluto的名字来命名这颗行星——所以这颗星球的中文名才叫“冥王星”。



    而这位小姑娘也靠着这件事,将自己的一张黑白定妆照永久的留在了史册上。(感兴趣的可以去搜一搜,百度就能看的照片)



    但作为近百年来最具争议的星体之一,冥王星的故事远远没有结束。



    甚至可以说它的发现,只是一篇序章。



    出生在95年之前的朋友或许会记得这样一件事:



    在小二十年前吧,某天忽然就看到了一则新闻,说是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一下变成了八大,冥王星被除名了。



    记忆力再好一些的朋友,可能还会记得这个倒霉蛋被归类到了矮行星。



    这件事儿实际上发生在2006年,当时捷克布拉格举办了一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



    会议上全世界的天文学家投票通过了新的行星定义,正式决定将冥王星进行降档。



    冥王星被降档的原因有七点,比如倾角啊伴星卡戎啊等等。



    但考虑到其中一些内容比较复杂,这里就只提及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因为柯伊伯带天体......或者再直观点说,因为‘冥王星杀手’麦克·布朗的诸多发现。



    柯伊伯带。



    看过科幻小说的人应该对这个词不会太过陌生,比如炸弹仁的书友。



    实际上呢。



    柯伊伯带是太阳系边疆存在的一个富含冰冷小天体的区域,迄今已经发现了超过1000颗柯伊伯带天体。



    据估计,柯伊伯带中总共有超过十万颗直径100公里以上的小天体——它的绵延范围和物质总量比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还要大的多。(DOI: 10.1126/sce.aaw9771,自然杂志的,很有意思)



    麦克·布朗便是一个痴心柯伊伯带天体的天文学家,这哥们从2001年起就开始带队孜孜不倦地寻找新的柯伊伯带大天体,至今已经发现了37颗之多。



    其中最有名的有2003年发现的塞德娜,以及2005年发现的......



    阋神星。



    而阋神星,便是给了冥王星关键一击的凶手。



    阋神星的体积比冥王星要小一些,直径大概小一百公里的样子吧,对于星体来说几乎差距不大。



    但它质量,却是冥王星的1.27倍。



    也就是A身高170,B身高169,但A是100公斤,B却是127公斤。



    肉眼看上去谁的冲击力更大不言而喻。



    于是呢,当时天文学界的反对声音就更大了:



    如果说冥王星是第九大行星,那新发现的阋神星,岂不是可以依次叫做“第十大行星”?



    柯伊伯带其他的星体不是可以叫“第十一大行星”“第十二大行星”......然后无穷尽?



    再然后。



    说不定有一些网络作家在介绍柯伊伯带的时候,就会通过替换数字的方式一直写下去,从而达到日更三万的成就?



    那可真爽....啊呸,那可真无耻啊。



    所以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加之冥王星自己还有一颗体积小不了多少的卫星卡戎,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冥卫一,彼此之间形成了一个很特殊的星体模型。



    于是在2006年。



    天文大会终于做出了一个对行星的全新定义:



    在绕着太阳旋转的圆球中,只有能够靠自身引力“把邻近轨道上的天体清除”的那些星体,才能有资格被称作是“行星”。



    冥王星这样兄弟姐妹一大家子的,抱歉,只能被称作“矮行星”了。



    一波版本更新,冥王星惨遭削弱,到现在都还没看到被加强的可能性。



    估摸着只能等到宇宙毁灭英雄重做,它才有一丝重新登场的可能了。



    在2010年的时候。



    麦克·布朗童鞋还根据这段经历出版了一本畅销书,叫做《我是如何杀死冥王星的》......



    更杀人诛心的是。



    目前麦克·布朗还在努力四处游说,希望下次有飞行器计划经过冥王星的时候,顺带把他这本书给寄过去......



    当然了。



    既然说到冥王星,这里就顺便再科普一个小知识。



    那就是目前的太阳系内,其实还可能有未被发现的、真正符合行星标准的‘第九大行星’。



    这可不是地平说之类的民科哈。



    而是一个目前天文界前端非常非常有争议的话题。



    这个话题的万恶之源依旧是麦克·布朗童鞋,也就是他在2003年发现的塞德娜。



    塞德娜的轨道极其椭圆,而且距离太阳很远,即使是近日点也远远大于冥王星到太阳的距离这样兄弟姐妹一大家子的,抱歉,只能被称作“矮行星”了。



    一波版本更新,冥王星惨遭削弱,到现在都还没看到被加强的可能性。



    估摸着只能等到宇宙毁灭英雄重做,它才有一丝重新登场的可能了。



    在2010年的时候。



    麦克·布朗童鞋还根据这段经历出版了一本畅销书,叫做《我是如何杀死冥王星的》......



    更杀人诛心的是。



    目前麦克·布朗还在努力四处游说,希望下次有飞行器计划经过冥王星的时候,顺带把他这本书给寄过去......



    当然了。



    既然说到冥王星,这里就顺便再科普一个小知识。



    那就是目前的太阳系内,其实还可能有未被发现的、真正符合行星标准的‘第九大行星’。



    这可不是地平说之类的民科哈。



    而是一个目前天文界前端非常非常有争议的话题。



    这个话题的万恶之源依旧是麦克·布朗童鞋,也就是他在2003年发现的塞德娜。



    塞德娜的轨道极其椭圆,而且距离太阳很远,即使是近日点也远远大于冥王星到太阳的距离了。



    所有当时的天文学家们都以为塞德娜是一个另类。



    然而到了2012年。



    麦克·布朗团队中的特鲁希略又发现了直径500公里左右、轨道也一样奇特的2012 VP113。



    塞德娜和2012 VP113的轨道在近日点附近有聚拢趋势,这一成果于2014年发表于《自然》杂志。(d/10.1038/nature13156)



    这一发现意味着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可能:



    这两个天体可能同时受到了某种“拉力”的影响。



    再然后到了2016年。



    布朗团队一口气分析了6颗海王星外大天体的轨道——Sedna,2004 VN112,2007 TG422,2010 GB174,2012 VP113,2013 RFS98…



    然后发现.....



    这6个大天体也并没有完全在“乱飞”:



    它们还是在近日点附近有聚拢趋势——这就不太可能是巧合了。



    所有布朗它们猜测。



    在奥尔特星云一带,可能有一个之前未被发现的巨行星的引力,远远的在影响这些天体的轨道。



    它大约约有10个地球质量,平均距离约为海王星到太阳的20倍,轨道周期约1-2万年。



    顺带一提。



    有些人则认为那里存在的不是一颗星球,而是一个橘子大小的黑洞——这也是所谓太阳系内可能存在黑洞的由来。



    当然了。



    这还只是一个理论上的猜测,目前依旧没有人能够发现这颗星球。



    毕竟太阳系实在是太大了,我们还没有能力深入探测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



    像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号。



    按照旅行者1号目前17公里/秒的速度,它还至少还要飞上520年的时间才能抵达奥尔特云。



    而对于速度为15.4公里/秒的旅行者2号,它将会在580年之后进入奥尔特云。



    如果想要从奥尔特云的一边进入再从另一边穿出,还需要3万年的时间,而旅行者1号将在2025年与地球彻底失去联系。



    总而言之。



    那颗可能存在的‘第九大行星’,实打实是目前极具热度的前端话题之一。



    就连国内...或者说世界各国的民科对此都趋之若鹜,希望能够发现它的踪影,从而将自己的名字载入史册。



    像徐云认识的一个钓鱼佬,野钓的时候车厢后头就装着一架望远镜。



    明明看个火星都费劲,却想着能发现第九大行星.....



    每天几个小时下来鱼也没钓到,行星也没发现,依旧乐此不疲。



    不是很懂你们钓鱼佬.JPG。



    好了,视线再回归现实。



    徐云这次之所以盯上了休伯特·艾里,主要有两个目的。



    一来自然就是是为了能和他老爹乔治·比德尔·艾里搭上线。



    按照正常历史。



    乔治·比德尔·艾里此遭不但能顺利渡过大劫,最终甚至还当上了英国皇家学会的会长。



    不过乔治·比德尔·艾里显然无法武陟自己的未来,因此徐云能是帮他解除压力,无疑是一次教科书一般的雪中送炭。



    至于第二个目的则是......



    格林威治天文台的那架天文望远镜。



    毕竟与宋代那次的观测不同。



    宋代副本中徐云组织的那一次观测,首先有大量的人力物力供他驱使,时间也相对比较充裕。



    其次便是他们观测的月亮也好、蟹状星云也罢,统统都是固定着的“标靶”。



    哪怕是那颗彗星109P/Swift-Tuttle,也不过是徐云靠着蔡伯俙这位老乡的生辰进行的取巧。



    但这一次却不然。



    冥王星的的亮度只有13.8等,并且轨道极其复杂,想要锁定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加之徐云终究不是一位天文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