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掀他个天翻地覆(8.8K)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齿轮测光都尚且没有,就更别说傅科了:



    傅科比斐索大概晚一年半完成了旋转镜测光,傅科的灵感正是源自斐索的论文。



    所以在图书馆的时候,徐云就已经做好了预案,准备将光速测量作为一个切入点。



    只是没想到,这个机会会来的如此之快。



    当然了。



    或许有同学会问:



    不对埃



    迈克尔逊的精度不是更高吗,为什么不用八面镜呢?



    原因很简单,说到底就两个字:



    场地。



    你别看斐索测光的步骤好像很简单,示意图上的距离似乎很短。



    实际上由于光速实在太快,齿轮根本挡不住光线,斐索的实验一开始是失败的。



    他只能不断延长实验距离和齿数,以及提高齿轮的转速,希望能挡住反射回来的光线。



    后世网上能找到斐索测光的图示,看起来距离好像很短,但实操中的光路达到了8633米。



    至于八面镜嘛......



    不好意思。



    22英里,多来两个都能去伦敦了。



    因此几经思考之下。



    徐云最终选择了傅科发明的旋转镜测光法。



    其实旋转镜测光法的光路最短可以缩减到20米左右,但徐云为了能让实验更具热度,便选择了五公里这个剑桥大学能腾的出来的数值。



    在20米的场地内做实验,和在五公里的场地内演示,吸引来的观众完全将是两个概念。



    反正光路和旋转镜转速是符合正相关的,光路一长,对应调整好转速就完事儿了。



    当徐云来到场地边上时。



    法拉第正与斯托克斯一起站在操作台边,皱着眉头,沉默不语。



    他们的表情带着明显的疑惑,但也隐约可见少许的明悟,似乎将将触碰到了某些边界一般。



    徐云见状走上前,对着几位大佬依次打招呼:



    “阿尔伯特陛下,惠威尔院长,法拉第先生,斯托克教授,晚上好。”



    “嗯?”



    发觉徐云出现,法拉第顿时像是读者见到了作者更新一般,一把将他拉到了身边:



    “罗峰同学,你这套设备的思路是什么?快和我详细说说1



    见此情形。



    徐云尚且未作表示,一旁脸色始终有些紧绷的威廉惠威尔,心头不由微微一松。



    威廉惠威尔虽然发明了‘科学家’这个词,不过他本身的主攻方向还是在哲学领域。



    他在物理这块的知识虽不算一无所知,却也相对有些贫瘠。



    因此他虽然全程参与了这套设备的准备过程,心中却始终没有底。



    但从法拉第的这番话来看......



    徐云准备的这套设备,似乎还真有些说头?



    徐云的手腕被法拉第拽的有些疼,不过他也不好意思让对方松手,只好沉吟片刻,对法拉第说道:



    “法拉第先生,这套设备是肥鱼先祖设计的光速测量体系,叫做旋转镜测光法。”



    接着他又一指斜对面的旋转镜,解释道:



    “首先呢,光源处开始打光,调整旋转镜的位置,让它能将光源的光正好直射到五公里外的凹面镜圆心。”



    “这样一来,这段光会先到达凹面镜,然后返回到旋转镜。”



    “回射的光经过旋转镜折射,会打到我们身边的成像板上。”



    “我们只需逐渐调整旋转镜的转速,进而调整光斑的位置就行了。”



    “等到光斑的位置移动到最佳,我们便可以搜集数据,开始计算光的速度。”



    法拉第一边听一边眨眼,等到最后,眨眼的频率已经和振动棒似的了。



    片刻过后。



    他无视了身边的阿尔伯特亲王,旁若无人的走到操作台边,拿起笔和纸画起了示意图。



    “光源s.....半镀银的镜面m1.....”



    “透镜l....旋转镜m2.....”



    “m2反射到到凹面反射镜m3.....”



    随后他的笔尖顿了顿,看向徐云,问道:



    “m3镜面的曲率中心在哪里?”



    徐云一指旋转镜,毫无迟疑的答道:



    “镜面的o轴上,3/4的位置。”



    法拉第没说话,呼的一下又计算了起来:



    “o轴...那就没错了,会发生对称反射......”



    “s′点产生光源的像左移.....”



    一旁的斯托克斯与其他几位教授见状,不由也走到了法拉第身边,讨论起了示意图。



    在场的大佬们不说眼下全球顶尖,至少普遍都处于物理领域的第一梯队,能力自然是不用赘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