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大的要来了(7.4K)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成果不多的理论。



    介子交换理论的释义其实很简单:



    单个π介子交换产生核子间的长程吸引作用。



    双π介子交换产生饱和中程吸引作用。



    而p、w分子交换产生短程排斥作用。



    其中π介子的自旋为零。



    称为标量介子。



    p、w介子的自旋为1。



    称为矢量介子。



    它们的静止质量不为零,这确保了核力的短程性。



    而矢量介子的非标量性,又保证了核力的自旋相关性。



    它涉及到了相对论单玻色交换势、核力介子交换的非协变微扰理论,以及能量无关n-n介子交换势和巴黎势等等。



    很简单对吧?



    不过虽然概念上很好理解,但它实践上却一直没什么关键成果。



    目前最能证明介子交换理论的就是k介子,外加一个底夸克的d0粒子。



    介子尚且如此。



    就更别提同样是强子的超子了。



    谷膜



    至于这个理论有什么用呢?



    概念上的价值自然首推核力研究——这里的核力指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核动力,而是指原子核的作用力,属于强相互作用的类型。



    物理老师没被气死的同学应该都记得。



    四大基本作用力分别是引力、电磁力以及强弱作用力——后面两者的真正释义就是强核力以及弱核力。



    更关键的是。



    目前已发现的所有力都是这四个力的不同形式,无一例外。



    因此眼下四者的统一堪称物理学界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属于物理学上的第八次统一。(玩个小游戏,有人能完整写出来前七次吗,能写出来这个月再加更一章)



    若有人能将引力与其它三种力统一,其地位将不在爱因斯坦之下。



    而介子/超子的交换理论便涉及到了强弱作用力的延伸,背后再前进两三步就是时空模型。



    而引力又是时空的扭曲,因此这是大一统路上一条不好走、但理论上可以走的路。



    所以其理论价值自不必说。



    至于现实方面嘛.....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就是介子交换理论...或者说Λ超子研究,可以协助我们研究中子星。



    当初人类历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的光谱轮廓,其数据采集的硬盘驱动器便运用了相关技术。



    除此以外。



    Λ超子还能对银河系模型的优化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算是个半冷半热的知识,也就是咱们目前可以观测到很多河外星系,但银河系的形状却是通过模拟优化出来的。



    因为我们自身就在银河系内,是没法从外部观察银河系形状的。



    人类直到1918年,才确定银河系的中心在人马座方向。



    更是直到十多年前,才定位出咱们的太阳系在银河系的第二悬臂上。



    与此同时。



    银河系模型的相关优化每年都在进行,比如至今我们都不知道银河系内到底有多少个黑洞——通过初始质量函数也就是imf推导出的银河系内恒星级黑洞的数量大概在一亿个,但真正已知的只有五十多个而已。



    而Λ超子是中子星中极其富集的一种微粒,若能对它取得研究成果,我们对宇宙的认知或许会更深一些。



    当然了。



    与现实普通人更接近的现实价值可能是第二个方面——电子设备的优化。



    Λ超子的衰变加密也是目前芯片研究的方向之一,其核心就在最大极化度上。



    一旦Λ超子能突破,手机、超算甚至能源都能得到一个大幅度的发展。



    至于目前Λ超子的研究进度嘛......



    考虑到一些同学已经挂科的快哭了,这里就用个学术上不太严谨、但实际上没啥出入的人话来解释一下:



    最大极化度当成探索度来看,



    赵政国团队之前达到的26%,便代表着对Λ超子的解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