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再见,大宋!(8.2K)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QQ文学 www.qqwenxue.cc,最快更新走进不科学 !



    公元1101年。



    元符四年七月初三。



    是日寅时。



    古代的寅时,便是后世的凌晨三点钟左右。



    一般来说。



    哪怕是大宋这种没有宵禁的朝代,到了寅时各家也早就熄灯打烊,各回各家了。



    除了极少数的醉汉与打更人,路面上基本听不到啥声响。



    但今天的汴京却是是个特例。



    不但不似往常一般安静,反倒是喧闹至极,空气中充满着一股凝重与肃杀。



    早在数个时辰前。



    便有大量成建制的官兵从城外涌入, 把守住了城中的所有要道出口,任何人不准擅自出入。



    同时,他们还对朱雀门附近的住户进行了严格搜查,收缴了大量民间自有的刀枪武器。



    禁军步卒如此大张旗鼓的进行戒严,并不是因为皇宫中又发生了变故,而是因为......



    今天是小赵登基的日子。。



    .......



    开封府衙外。



    新任的府尹谢文瓘此时正站在府衙入口处, 执袖端立, 面色肃然的望着皇宫的方向。



    三年前。



    在职十年的原任府尹吕大防因病去世。



    哲宗和后续的徽宗皇帝都选择了空置府尹一职, 并没有正式任命全新的府尹。



    当然了。



    这里的‘正式任命’实际上也只是“权知”,而非其他官位的“知”。



    因为开封府尹的位置非常特殊:



    这是一个专门为可能继位的宗室、皇子设立的锻炼岗位。



    北宋历史上,真正能‘知开封府’的只有四个人:



    太宗赵光义、秦王赵廷美、许王赵元僖、真宗赵元侃。



    这几人都曾是皇位继承人,只不过赵廷美离奇身死、赵元僖则病死于任上。



    因此对于官员们来说,开封府尹至多便是“权知”。



    吕大防病逝后,开封府尹的空缺一直持续到了今年三月份。



    当时谢文瓘才被监国的小赵从大名府调回,以给事中权发遣开封府,并且审理了申王“强抢民女”一案。



    谢文瓘是公元1021年生人,年龄只比老苏小一岁,妥妥的活化石级元老。



    作为一位曾因质疑过变法、给吕公著写过信而被外放过的元祐党人。



    谢文瓘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这个时日无多的老头子居然还能在人生末了见证过一次政变,并且再度被新皇复用。



    “简王啊......”



    黑夜中,看着面前一排排的火把, 谢文瓘不由幽幽叹了口气。



    恐怕所有人在此之前都不会想到。



    短短一年之内,哲宗与向太后竟然先后薨殂,京中局势骤变。



    刚即位的端王屁股还没坐热,便被人从皇位上拉了下来, 换上了一位更年轻的新帝王。



    端王昏庸轻佻, 这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事实。



    简王虽然品行上公认要比赵佶优秀许多, 但谁又能保证他在即位之后,必然就是一位明君呢?



    只能祈祷这位哲宗的亲胞弟不要辜负他的身份,能引导这個内忧外患的帝国继续前进吧......



    “明府......明府......”



    就在谢文瓘思绪飞扬之际,身边的一道轻呼声忽然将他拉回了现实。



    谢文瓘转过头,发现来人乃是手下的一位推官,名叫张邦昌:



    “子能,民众招聚的如何了?”



    张邦昌乃是去年刚及第的进士,今年不过20岁,按理本因试任符宝郎。



    不过因为向太后提前病故、以及小赵政变的原因,他便暂时被安置到了谢文瓘手下。



    听到自己上司的问话,张邦昌连忙一拱手,答道:



    “回明府,京内大小六百三十九个坊巷已尽数通知得当,再过半个时辰便会由坊正带领,于巷外恭迎圣谕。”



    谢文瓘微微颔首,捋着胡须道:



    “子能,辛苦你了。”



    “忠君之事,不敢妄言辛劳。”



    张邦昌又是一拱手,同时藉着火光瞥了眼谢文瓘,试探着问道:



    “明府,此番简王殿下登临大宝,社稷有主,去岁的进士是否也会.....”



    谢文瓘闻言微微一愣,旋即明白了这位副手想问什么,便道:



    “子能,你放心吧,本官估计旬月不到,殿下便会有旨意下达,届时本官.....”



    谢文瓘这番话还没说完,远处便疾步走来了一队兵马,面色肃然。



    其中领头的是个高大的军汉,此人来到谢文瓘面前后一抱拳,说道:



    “末将殿前司都虞侯陈克,见过谢府尹。”



    “殿前司?”



    谢文瓘对对方的来历有些意外,不过还是下意识的回了个礼,同时问道:



    “不知将军深夜出宫来寻本府,可是有何要事需要本府配合?”



    王克从身上取出一份圣旨,递给谢文瓘,道:



    “谢府尹,此乃宫中手谕,来时殿下特意嘱咐过,谢府尹年事已高,无需跪拜,持阅即可。”



    谢文瓘连忙朝皇宫的方向行了个揖礼,随后接过手谕看了起来。



    片刻过后。



    谢文瓘面色复杂的抬头,看向身边的张邦昌:



    “子能,殿下有旨,着你为郊外皇庄宣赞舍人,官秩从七品。”



    “负责照顾前递赵佶起居,无事不得擅离皇庄,即刻启程,不得延误......”



    就在谢文瓘接到手谕的同时。



    在京中的几处府邸或者官衙之外,也有几位官员收到了与张邦昌一样的任命。





    “殿前司?”



    谢文瓘对对方的来历有些意外,不过还是下意识的回了个礼,同时问道:



    “不知将军深夜出宫来寻本府,可是有何要事需要本府配合?”



    王克从身上取出一份圣旨,递给谢文瓘,道:



    “谢府尹,此乃宫中手谕,来时殿下特意嘱咐过,谢府尹年事已高,无需跪拜,持阅即可。”



    谢文瓘连忙朝皇宫的方向行了个揖礼,随后接过手谕看了起来。



    片刻过后。



    谢文瓘面色复杂的抬头,看向身边的张邦昌:



    “子能,殿下有旨,着你为郊外皇庄宣赞舍人,官秩从七品。”



    “负责照顾前递赵佶起居,无事不得擅离皇庄,即刻启程,不得延误......”



    就在谢文瓘接到手谕的同时。



    在京中的几处府邸或者官衙之外,也有几位官员收到了与张邦昌一样的任命。



    如果视线再拉远一点的话......



    距离汴京有不少路程的苏州。



    此时也有一对名叫朱冲和朱勔的父子,也在深夜中被以为祸乡里的罪名给抓了起来.......



    .........



    一个时辰后。



    汴京城外另一处戒备森严的庄园里。



    小赵端坐在一间密室中,面色肃然,嘴唇微动,像极了后世考试前还在背书的学生。



    过了一会儿。



    屋外忽然传来了一阵敲门声,来人乃是小赵的贴身近侍,也就是那位引发了蔡王府狱案的邓铎:



    “殿下,苏公与王公子二人求见。”



    小赵连忙停下了诵读,沉声道:



    “请他们进来吧。”



    “是。”



    片刻过后。



    屋门被人推开,徐云跟在老苏身后走入了屋内。



    此时的小赵还没正式即位,因此老苏和徐云也只是微微的躬了躬身:



    “殿下,眼下离吉时只有一个时辰不到了,还请您做好准备。”



    小赵轻轻点了点头,又看向徐云,道:



    “王公子,飞机调试的如何了?”



    徐云看出了这位准帝王的紧张,毕竟初登大宝嘛,便道:



    “殿下尽管放心,今日无风无云,晴空万里,准保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其实吧。



    按照正常帝王的登基流程,皇帝是不需要跑到宫外这么远的地方的。



    他们只需要先祭拜过太庙和社稷,然后从东华门入宫。



    待敲响第一通鼓后,沿着东西大街接受百官跪拜,一路前往太殿即可。



    所谓‘见万民而登大宝’的说法,只是一种客套话而已。



    在整个登基大典中。



    普通民众是压根见不到皇帝的,只能听到各种乐器锣鼓以及鞭炮声罢了。



    不过这次小赵要搞的可是一个大新闻:



    届时他搭乘飞机,环绕汴京城一周,受万民觐见。



    同时通过扩音器宣读诏书,以自天而降的形式登上皇位。



    可以这样说。



    包含了第一位皇帝嬴政...或者说更早之前的所有君王在内。



    小赵这样的登基方式,都堪称是古往今来头一遭!



    这注定是个会被记录在史书中的时刻,并且一定会给后世留下无尽的疑问。



    同时按照徐云的布置,这次两架制作好的波2都会起飞。



    不过前后有个时间差:



    首先起飞的是由徐云架势小赵搭乘的‘万户号’。



    他们的目的就是绕城一周、从东华门落地,完成宫内的即位流程。



    待‘燧人一号’降落后。



    老苏和王禀乘坐的‘永不空军号’才会起飞。



    老苏他们会继续绕城一周,让部分错过头一次环城表演的民众再次见证‘奇迹’,加深印象。



    总而言之。



    到了如今这一步,剩下也就一个等字了。



    “小王。”



    离开屋子后,老苏略显奇怪的看了眼徐云,问道:



    “今日殿下登临大宝,乃是个大喜的日子,老夫怎觉得你好似有些消沉?”



    徐云闻言,嘴角强扯起一个笑容,没有说话。



    就像这个时代没有人能像他那样清楚的知悉历史走向一样。



    如今同样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理解他此时的心情。



    也许一个时辰。



    也许两个时辰。



    总之今日之内,他便会与这个时代的所有人永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