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章 杨李新约(上)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究的机会。



    同时受到影响的还有双方的学生和故交,奥本海默的好友戈特弗里德·巴德的实验项目便在斯特劳斯学生爱德华·布里的压力下彻底宣告终止。



    最终巴德甚至在海对面找不到工作,只能跑到英国去教书。



    另外还有爱因斯坦和他的导师海因里希·韦伯。



    韦伯的课程是爱因斯坦大学翘课自学的直接原因,而他本人更是导致爱因斯坦毕业即失业的关键人物。



    二人反目成仇之后,连带海因里希·韦伯所属的亥姆霍兹一系都遭遇了一些打压。



    杨振宁和李政道都不惧怕这种科学领域的学术争斗,但他们更清楚另外一点:



    如今的华夏故土,并不是合适的争斗之地。



    他们的矛盾如果继续这样持续下去,将很可能撕裂整个华夏科学界。



    因此他们之间的问题,今天必须要有一个结论。



    这个结论未必是彻底调和矛盾....直白点说也不可能是彻底调和,但却可以将矛盾从名利的争夺换到其他的方向。



    “怎么了断......”



    听到杨振宁的这番话,李政道很快竖起了两根手指头:



    “我有两个方案。”



    杨振宁掀了掀眉毛,言简意赅的吐出了一个字:



    “说。”



    李政道则很快弯下一根手指,接着晃了晃仅存的食指,道:



    “第一个了断方案,你从船上跳下去,自我了断的同时咱们的恩怨也了断了。”



    杨振宁顿时朝他怒目而视:



    “李政道!你踏马......”



    “第二个方案!”



    不等杨振宁的话说完,李政道便又重新竖起了第二根手指:



    “我们重新做个约定。”



    杨振宁原本盛怒的后半句话顿时僵在了嘴里:



    “.......”



    过了大概小半分钟。



    杨振宁方才回过了神,只见他松了松有些发紧的领带,对李政道问道:



    “你这是什么意思?约定?约什么定?”



    李政道同样顿了顿,组织好语言才说道:



    “这段时间我其实也想了想,当年你和我的矛盾谁都说不上错,但也谁都说不上对。”



    “如果只在原本的问题上深挖,最终的结果也只是打嘴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罢了。”



    杨振宁默然。



    在很多很多年后,李政道会出一本书,叫做《破缺的宇称》。



    他在这本书中写过一段内容:



    



    从这段描述不难看出,李政道对于二人的矛盾也是有比较直观的判断的。



    接着他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



    “你和我之前太过执拗于在同一个赛道竞争了,直到不久前回国事件的出现,才让我发现了另一个视野盲区......”



    “就像我们可以选择在海对面,也可以选择回国一样,我们完全可以在题外找到另一个选择。”



    “譬如....回到华夏之后,你我分别研究一个相同的课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