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网文创作和时代之文学及漫改的闲谈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变和大量减少与书友交流的应激发应,我这辈子都可能会走不出这件事情的阴影,继而产生从根本性格上的改变。同时,《黜龙》现在的问题是节奏压得太缓了……但这些就是后话了。



    回到《绍宋》上,从技术角度来说,行家或者有创作经验的读者都能看出来,问题在江南剧情,这种预兆,在《落雕》后,二圣回来,《白马》那章已经初现端倪,到了《武林》彻底崩塌。



    除此之外,我个人的心态也在《落雕》后明显患得患失,跟着读者和剧情起伏不定,也算是一种知其然而不能为的表现了。



    当然,公允来说,回过头来看,《绍宋》依然是一本超出我创作初期想象的书,成绩也好,最终的影响也好,远比我认知的好得多。



    回到网文的评价体系内,它的总评不可能因为后期的失控和爆发的失误就下降到一定程度,我可以很自然的说,2021年的历史穿越里,有它的一席之地。



    只不过,在失控到将我的精疲力尽展示到淋漓尽致之前,这本书看起来,似乎有过更多的可能。



    但一书既成,假设是没有意义的,而且总得往前看,读者如何评价也是他们的自由。



    说完《绍宋》,进一步说说我对创作、网文、漫改的一点看法。



    其实创作这点之前已经通过《绍宋》说了不少——好的创作是需要激情的,是需要一种良好状态的,是需要作者具有强大意志力的,但事实上,谁都知道想在网文的连载周期内维持这种状态是很艰难的。



    因为网文写手也是人,而网文连载这种模式是基于商业打造的,过于高强度的更新,天然反精品,或者说反文学,反严肃结构,再加上网文的低门槛,然后导致了网文的大面积低质量产出。



    这个时候,大家就会站在这个路口往四面去望,然后部分人就会贬低网络文学,造成一种似乎无可辩驳的污名化。



    但是要我说,我个人反而一直认为网络文学说不定是一种正确的道路。



    首先是创作者的来源。



    不想多说别的地方,只说网文……网文是目前唯一能够广泛吸收社会新鲜血液的一个文学创作模式……这都不要我说,大家肯定能感受到,现在这个社会,能让医生、警察、教授、码农、学生、外卖小哥、公务员来获得创作自由和创作平台,并以此来获得创作激励与物质反馈的,除了网文就是视频。



    但视频目前似乎不具备可延展性与延续性,文字依然是一切有序表达方式的开端……用个时髦的话说,是ip孵化的起点。



    而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了……我不觉得文艺创作倒退到非商业时代,就能好……恰恰相反,我觉得应该往前走,硬着头皮走工业化和商业化道路。



    个人观点,肯定偏颇,比我这个人的观念向来是顾头不顾尾,向前不向后的。



    什么意思?



    现在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是,常常有人问,大时代下,时代之文学在哪里?



    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目前是无解的,只能说个人有个人的猜度和想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