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2章 初见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一路上,都是赶往郭城或是其他州府的百姓,哪里都在盖房,哪里都在修路,百姓们不是正在上工,就是在上工的路上,人们忙碌,新房简陋,却欣欣向荣着。

  几乎每一座城都有两到三处寒门书院,黄老四实地考察了一下后发现,寒门书院的师资力量很强大,因为教书先生大部分都是世家子。

  陶若琳说了,要么,死,要么,教书,选一个。

  所以识趣的世家子们现在都教书了。

  要是楚擎来干这活,肯定糙的不行。

  可后期接手这件事的是mrs。

  古人对授业恩师的情感不亚于亲爹,如果这些世家子通过教导百姓之子来培养自己的“人脉”,就与楚擎创办寒门书院的初衷背道而驰。

  所以陶若琳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矩。

  教书先生很多,一季到半年换一批,从这个书院换到另一个书院,学子们要入读三年,每天除了四书五经外,还有数、工、商、海、兵法等科目,不同的科目,由多个不同的先生教导。

  完了还分主修与选修等等,划分的十分细致。

  这也就是说,等学子入学满三年后,至少有四十到六十个授业恩师。

  什么东西吧,就不能多,一多,也就那回事了,授业恩师也是如此。

  就算将来这些学子们出了个状元,乃至是宰辅,先生一来,他得想半天,这老头当初教我啥来着?

  陶若琳每天都会抽出一炷香的时间,思考关于东海的教育事业,现在就成了如今的模样,教书先生成为了一种职业,一种高尚、无私、辛勤、令人尊敬的职业。

  但是吧,他们领着俸禄,有编制,大致意思就是学子们可以尊敬他们,敬畏他们,却没必要当爹伺候,更不是父子关系,官府让我们读书,你们领官府的钱,将来我成才了,感谢的应该是父老乡亲,建设的是东海三道,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是我的国家,而不是你们这些教书先生。

  哪里都在教书,哪里都在修路,哪里都在伐木,哪里都在致富。

  老昌大黄将脑袋探出车外,和要显形似的,孙安孙平随机挑选百姓一一询问,再反馈回车厢之内。

  两代天子,终于对以楚擎为首的恶势力团伙有了一个准确并且全面的认知。

  老四累了,将脑袋缩了回来,微微闭上了眼睛,发出了鼾声。

  孙安露出了笑容,这是老四第一次在马车之中睡着,面容,带着几分放松,几分愉悦,几分满足。

  走走停停,兜兜转转,六日后,终于到达了大昌朝最大的施工现场,郭城!

  五条横平竖直的大道,分别通往港口、郭城南北二门、船厂、船坞、海岸五处。

  逃京三人组走出了马车,望着那座刚刚从战火中涅槃的希望之城,心潮澎湃。

  一艘巨大的战船,已经有了雏形,龙骨已经铺就完成,单单只是龙骨的高度,郭城最高的瞭望塔,看看与其平齐。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