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不负所托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眼见阁皂山就在眼前,长生心中五味陈杂,在遇到师父等人之前他从未出过远门,师父驾鹤之后他冒着重重险阻独行数千里,尝尽艰辛,历经苦难,而今终于赶到了目的地,总算没有辜负师父临终嘱托。</p><p>驻足眺望片刻,长生收回了视线和思绪,眼下不是感慨伤怀的时候,不踏进阁皂山的山门就可能发生变数,接下来还有几十里路要走,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万不能出现变故。</p><p>他上岸的地方不是码头,而是一处草夼,担心小船停放在岸边会被人看到,又费了好大力气将舢板拖进了岸边的草丛里。</p><p>藏好小船,也不敢走大路,只在路旁的山林草野里行走,自林中可以看到路上的情况,路上的行人比他预想的要多,不但有平民百姓和江湖中人,还有许多身穿道袍的道士。</p><p>起初他还以为这些道士都是阁皂山的道人,后来发现他们所穿的道袍样式略有不同,应该来自不同的道观。</p><p>那些三五成群的江湖中人也是衣着各异,或骑马,或乘车,不过其中并无丐帮弟子。</p><p>路上熙攘的行人令长生多有疑惑,这条路是通往阁皂山的,那些平民百姓可能是沿途村庄里的村民,但这么多江湖中人和道士去阁皂山做什么?</p><p>揣着满心疑惑,长生小心翼翼的行出了十几里,可能害他的并不只有丐帮,所有对秘笈有染指之心的帮派都有可能冲他下手。</p><p>此时他已经能够清楚的看到山上的情景,阁皂山与他想象的不太一样,他本以为阁皂山只是一座山峰,此时方才发现阁皂山是绵延成片的山岭,单是被围墙围起来的巍峨山峰就有五座,每座山头上都有道观,他也搞不清楚哪座才是阁皂山。</p><p>不过他能看到进山的山门,山门位于阳麓山脚下,门楼石坊既高且大,气势宏伟,由于距离较远,他看不到门楼上有没有字。</p><p>在山门左右各有几间精雅木屋,想必是知客道人招呼香客的地方。</p><p>在山门外有处偌大的广场,广场以石板铺就,呈圆形,占地足有两里方圆,此时偌大的广场上停满了马车轿辇,广场四周的树林边缘也拴了许多马匹。</p><p>长生虽然不了解内情,却知道阁皂山平日里不应该有这么多人,道观都是清修之地,即便为了糊口生计招待香客,也不可能成天搞得闹哄哄的,而且此番来到的这些人貌似都是从外地赶来的,沿途所见的那些人表情多有轻松,说说笑笑,应该也不是来寻仇闹事的,最大的可能就是阁皂山有大事发生,众人都是过来凑热闹的。</p><p>情况不明,长生便不敢贸然露面,只能继续躲在山中,寻了几根桔梗抓在手里,一边咬嚼一边观察打量。</p><p>观察许久,发现山下有许多知客道人,每来一群人,就有知客道人出面迎接并送进山里,将客人送进去之后知客道人就会急匆匆的跑回来,重新接引新来的客人,负责接引的知客道人至少也有十余人,即便阁皂山是处很大的道观,也不应该有这么多知客道人,如果他猜测无误的话,其中有不少道人是自别处调派过来临时帮忙的。</p><p>进山的宾客来到之后都会冲知客道人展示什么,由于距离太远,他看不到众人手里拿的什么,只能猜测应该是某种类似于请帖的东西。</p><p>一直等到午后未时,山下的客人方才没有那么多了,长生瞅准机会,跑到路上,朝着山门快步走去。</p><p>尚未走到山门处,一旁的树林里突然走出一个年轻道人,一边走,一边整理衣摆,不消说,应该是一时尿急,跑到林下解手去了。</p><p>“见过道长。”长生急忙冲年轻道人拱手行礼。</p><p>“无量天尊,”年轻道人稽首回礼,“小善人,有何贵干?”</p><p>“道长,我自很远的地方来,有要事求见住持罗顺子道长。”长生说道。</p><p>“哎呀,你来的可不是时候啊,”年轻道人摇头说道,“上清法会今年轮到我们阁皂山操持,上清各派的同道自各地赶来,罗顺子师伯正忙着招呼远道而来的同道和前来观礼的各派掌门。”</p><p>听得年轻道人言语,长生并不感觉意外,环顾左右无人,急忙取出一块银两悄然递送,“道长,我真的有要紧的事情要见罗顺子道长,烦劳您前去禀报一声。”</p><p>“哎哎哎,小善人,你这是做什么,”年轻道人摆手不受,“不是我刻意为难你,而是住持真的抽不开身,他眼下正忙的焦头烂额,我若在此时前去禀报,岂不是自讨没趣。”</p><p>“那我就在这里等着,待您方便了再去通禀。”长生继续递送。</p><p>“小善人,真的使不得,你快将银两收回去,”年轻道人好生无奈,“上清法会三年一届,庄重盛隆,会持续数日,这几日阁皂山是不许香客进山的。”</p><p>长生将那块银子强塞给那年轻道人,转身走进了树林,“多谢道长解惑,您自去忙,我自山中等着,您什么时候方便了再去通禀。”</p><p>“你这,这几日肯定不成,我们不接待香客的,”年轻道人想要递还银两,但长生已经走出七八步了。</p><p>年轻道人为难踌躇,思虑过后出言召唤,“哎。”</p><p>待长生转身回头,年轻道人说道,“上清法会期间我们不接待香客,这是掌教交代过的,不得更改,你要等也由得t;/p><p>“哎呀,你来的可不是时候啊,”年轻道人摇头说道,“上清法会今年轮到我们阁皂山操持,上清各派的同道自各地赶来,罗顺子师伯正忙着招呼远道而来的同道和前来观礼的各派掌门。”</p><p>听得年轻道人言语,长生并不感觉意外,环顾左右无人,急忙取出一块银两悄然递送,“道长,我真的有要紧的事情要见罗顺子道长,烦劳您前去禀报一声。”</p><p>“哎哎哎,小善人,你这是做什么,”年轻道人摆手不受,“不是我刻意为难你,而是住持真的抽不开身,他眼下正忙的焦头烂额,我若在此时前去禀报,岂不是自讨没趣。”</p><p>“那我就在这里等着,待您方便了再去通禀。”长生继续递送。</p><p>“小善人,真的使不得,你快将银两收回去,”年轻道人好生无奈,“上清法会三年一届,庄重盛隆,会持续数日,这几日阁皂山是不许香客进山的。”</p><p>长生将那块银子强塞给那年轻道人,转身走进了树林,“多谢道长解惑,您自去忙,我自山中等着,您什么时候方便了再去通禀。”</p><p>“你这,这几日肯定不成,我们不接待香客的,”年轻道人想要递还银两,但长生已经走出七八步了。</p><p>年轻道人为难踌躇,思虑过后出言召唤,“哎。”</p><p>待长生转身回头,年轻道人说道,“上清法会期间我们不接待香客,这是掌教交代过的,不得更改,你要等也由得你,只是你要守规矩,万不可自东山院墙低矮处翻墙擅入,若是被人发现,虽不会严惩责罚,却会被押去见住持,由住持盘问之后撵送下山。”</p><p>“是是是,多谢道长提醒。”长生连声道谢。</p><p>“我可没提醒你,我是在告诫你。”年轻道人将银子抛向长生,转身走了。</p><p>长生捡起地上的银两,怀着满心的感激目送那年轻道人离去。</p><p>待那年轻道人离开,长生开始往山里去,走出几里之后看到了蜿蜒高耸的院墙,便贴着墙根往东山去。</p><p>磕磕绊绊的走了一个时辰,终于来到东山,这里的院墙实则也不矮,与别处的院墙一样都是九尺,但墙外地势高,自此处可以轻松翻过。</p><p>来到这里,长生放下心来,拔掉木塞,取出了藏在其中的回天金丹,虽然一路颠簸,回天金丹却完好无损,只是丹药外的那层蜡封在先前往梧桐树枝里塞的时候磨去了少许。</p><p>除了回天金丹,木棍里还有一点金子和一枚疗伤丹和一枚回天丹,到得这里,木棍已经没用了,但这根棍子陪了他几千里,他不舍得抛弃,将里面的东西取出之后,棍子仍然拿在手里。</p><p>马上就能见到罗顺子了,长生将师父罗阳子之前写给罗顺子的那封书信自衣服内衬里取了出来。</p><p>取出一看,险些吓死,油纸信皮不知什么破损了,蜡封也掉了。</p><p>担心书信受潮模糊,长生急忙取出书信观察打量,不好,真的受潮了,墨迹已经透到背面了。</p><p>私看他人信件多有不妥,但长生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展开书信急切查看,还好,字迹虽然受潮模糊,好在信中字数不多,虽有印染却无覆盖,还能看清。</p><p>信文只有寥寥几列,再得一枚,仍请转交,自知大限将至,但终齐三枚,尽兑前诺,了无遗憾,遗有同行小儿数人,还请顾念收录,知名不具。</p><p>看罢信文,长生将其叠好放回,对于信文内容他并不感觉意外,因为在赶赴雍州的时候林道长曾经说过药王千古之所应该也有一枚回天金丹,这个“也”字他记得非常清楚,一个也字说明此前林道长也找到过回天金丹,信文证实了他的猜测,这些年林道长一共找了三枚回天金丹。</p><p>阁皂山住持罗顺子只是转交金丹的人,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