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墨宝新出世,圣笔书不平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既然这样,那我就献丑了。”</p><p>眼看人家把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后顾之忧也都已经帮他解除,</p><p>李玄也不好意思再矜持。</p><p>当即伸手提笔,催运文气,下笔如剑:</p><p>“龙马雪花毛,金鞍五陵豪。</p><p>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p><p>单骑胜万乘,轩盖一何高”</p><p>随着他挥洒疾书,之前所做的白马篇便在陶公笔下一行行流出。</p><p>而随着诗句跃然纸上,</p><p>尚未完全消散的天地文气再度震荡起来。</p><p>嗡!</p><p>刹那间文气激涌,</p><p>如风云汇聚,天河垂练一般纷涌而来。</p><p>而之前都已经演绎过的诸般意象,</p><p>也如同重放一般再度在天地间显现出来,最后一一落于纸上。</p><p>李玄一边写一边心神激荡,</p><p>没想到这圣器竟然这么好用。</p><p>要知道正常来说像他这种根本未达圣贤之境的文士想要书写墨宝,</p><p>即使有文宝相助,</p><p>也得借助诗词鸣世,天人交感的机会才有可能。</p><p>然而他之前状态正酣的时候,</p><p>手边既没有合适的文宝,又正忙着砍尸道人,根本没顾得上这个。</p><p>眼下不过是趁着文气共鸣尚未彻底平息,状态还没有完全过去,</p><p>打个擦边球而已,</p><p>理论上即使写成,能不能成就墨宝也在两可之间。</p><p>但看现在这种状态,这份墨宝几乎铁成了。</p><p>而且更难得的是他挥笔写来,感觉甚至比第一遍吟诗鸣世的时候还要轻松,</p><p>而异象效果甚至比之前的头一遍还要强出几分。</p><p>这显然都是陶公笔这件圣器的功劳。</p><p>一件圣器在手,几乎够让他的实力在原本基础上再翻上数倍不止。</p><p>如果之前对阵尸道人的时候有这么一件圣器在手,</p><p>哪里还需要费那么大的功夫?</p><p>估计三两下就把对方连人带僵尸都灭干净了。</p><p>怪不得四大书院名动天下却能一直超然于世,甚至连朝廷的帐都不怎么买。</p><p>本身就有大儒坐镇,又有圣器加持,</p><p>这实力就算比不上圣贤在世,也差不了多少吧?</p><p>殊不知他吃惊,</p><p>董知节看着他也是惊叹不已。</p><p>身为五品资深大儒,董知节对于文气的感应自然再灵敏不过。</p><p>因此只是一照面,李玄体内的文气状态就已经尽落在他的眼里了。</p><p>虽然文气修为还停留在七品圆满之境,</p><p>但这一身文气,却比一些刚入门的大儒都要雄厚许多,</p><p>也就是比大儒少了一丝天人感应的特性而已。</p><p>再看看对方年轻得过分的面容,饶是董知节为人豁达,心胸宽广。</p><p>也不由得生出一丝长江后浪催前浪之感。</p><p>原本这次来,他还抱着一丝收徒之心,想要把将李长青这个英才收入门墙。</p><p>可来到这儿一看,这李长青的妖孽程度简直比传闻中的还要夸张,</p><p>距离大儒之境都已经是近在咫尺,</p><p>只要契机一到,随时随地都可能突破。</p><p>人家眼看着就要成为可以跟他坐而论道的同道中人了,</p><p>他哪还有脸提收徒的事?</p><p>就在他念头思忖间,白马篇的最后一句也已经落在纸上。</p><p>轰隆!</p><p>随着最后一点笔墨落下,</p><p>顿时天地间激荡的文气如潮水一般涌来,</p><p>诸般异象也都纷纷落下,汇入纸卷上那一个个银钩铁划的字句之中。</p><p>随机这些异象一收,整幅字画上迸发出冲天文气华光,光耀霄汉。</p><p>一种奇异的文气波动以字画为中心向着四方扩散开来。</p><p>众人心中顿时齐齐升起一种明悟,</p><p>一件新的墨宝,成了!</p><p>那些对墨宝一知半解的人也还罢了。</p><p>而像袁浩文这种深知墨宝的意义和价值的人来说,</p><p>几乎都要激动的颅内高潮了。</p><p>这可是能够跟鸣世诗词一起流传下去,传承千古的墨宝啊。</p><p>能够亲身经历诗词鸣世,并亲眼见证这样一件墨宝的诞生,</p><p>就这份经历,就足;p>轰隆!</p><p>随着最后一点笔墨落下,</p><p>顿时天地间激荡的文气如潮水一般涌来,</p><p>诸般异象也都纷纷落下,汇入纸卷上那一个个银钩铁划的字句之中。</p><p>随机这些异象一收,整幅字画上迸发出冲天文气华光,光耀霄汉。</p><p>一种奇异的文气波动以字画为中心向着四方扩散开来。</p><p>众人心中顿时齐齐升起一种明悟,</p><p>一件新的墨宝,成了!</p><p>那些对墨宝一知半解的人也还罢了。</p><p>而像袁浩文这种深知墨宝的意义和价值的人来说,</p><p>几乎都要激动的颅内高潮了。</p><p>这可是能够跟鸣世诗词一起流传下去,传承千古的墨宝啊。</p><p>能够亲身经历诗词鸣世,并亲眼见证这样一件墨宝的诞生,</p><p>就这份经历,就足够很多人吹嘘一辈子的了。</p><p>而且随着鸣世诗词和墨宝的千古流传,</p><p>后世之人探究这件事的时候,</p><p>他这个吃瓜群众没准也能以见证者的身份被提上一笔,</p><p>间接的就千古留名了呢。</p><p>这次来真是赚大了!</p><p>李玄意犹未尽的收了笔,</p><p>不愧是圣器,用起来果然如丝般顺滑,都有点舍不得撒手了。</p><p>不过总算还没忘这圣器是谁家的。</p><p>一招手将新鲜出炉的墨宝白马篇收入掌中,</p><p>接着连同陶公笔一起递回到大儒董知节的面前:</p><p>“感谢先生之前仗义出手,这幅白马篇,就当是晚生的一份心意,还请先生收下。”</p><p>“长青你这是何意?”</p><p>没想到董知节却把脸往下一沉:</p><p>“老夫不过是见你诗词鸣世之壮举,看到了孕育墨宝,壮大我文道的契机,所以才多嘴提了一下。</p><p>如果你真有心,待到闲暇时将这份墨宝借予老夫赏鉴一二,老夫就很感谢了。</p><p>但要说赠送之事,你却未免太小瞧了老夫的操守和品性。”</p><p>“董先生莫怪,是晚生唐突了。”</p><p>一看老头甩脸子,李玄顿时意识到自己想错了,</p><p>忙深揖一礼表示道歉。</p><p>君子尚且讲究不夺人所爱,更何况是董知节这等名闻海内的大儒了。</p><p>人家胸怀坦荡一片挚诚,还是自己狭隘了。</p><p>换做一般人或许还不排除有口是心非,欲拒还迎的可能,</p><p>但放在董知节这种最讲究以身作则,践行己道的大儒身上,</p><p>根本就不存在这种可能。</p><p>“无妨,都怪这世上的虚伪之人太多,带坏了风气。</p><p>再者长青你与老夫也是初次相识,不识老夫品性高洁倒也情有可原。”</p><p>老头这才转怒为喜,接着像是又想起了什么,有些羞赧地道:</p><p>“对了,老夫在来此之前还感受过另外两阵韵味不同的文气共鸣,想来也都是出自长青你的手笔吧?</p><p>如果长青你方便的话,可否再辛苦一二,将这两首也都手书一幅让老夫珍藏?”</p><p>说到这里,老头多少有点脸红。</p><p>毕竟才刚义正词严地给人家甩过脸子,</p><p>现在紧接着就又转过头来向人家求墨宝,还一下子就两幅。</p><p>哪怕只是未经天地文气开光,仅仅单纯具有收藏价值的普通墨宝,</p><p>也有点不好意思的说。</p><p>李玄感觉这老头挺有意思,</p><p>一份普通的诗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