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声名远扬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虽说铁掌帮的覆灭也不是李长青一人所为,</p><p>而是多方联手的结果。</p><p>但有一点却是事后复盘时大家所公认的,</p><p>如果不是襄川府城长街一战,李长青诗词鸣世大展神威,</p><p>将包括帮主裘千里,副帮主沈天梁在内的铁掌帮核心高层近乎团灭。</p><p>一下子就将铁掌帮最具威慑力的高端武力打掉大半,</p><p>把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展现在了大家面前。</p><p>就绝对不会有后面各方联手荡铁云,平灭铁掌帮之事。</p><p>所以说铁掌帮是折在李长青手里一点也不夸张。</p><p>这如何不让李长青声名远震?</p><p>再加上他之前一人破千军,单骑败靳寇的事迹,更增添了他的传奇性。</p><p>而说到他的事迹,</p><p>就不能不提他作的鸣世诗词了。</p><p>于是他的几首佳作也随之迅速在士林间传扬开来。</p><p>先是从襄川府扩散到了荆湖两道,</p><p>接着又从荆湖两道向着整个大胤扩散开来,</p><p>李长青之名也开始从襄川府一隅之地,逐渐走向世人眼中。</p><p>湘江西岸,岳麓山脚,</p><p>清溪茂林之间,坐落着一座古韵典雅的千年庭院,</p><p>这里就是天下间鼎鼎大名的岳麓书院。</p><p>大胤王朝以文治国,最重文教,各种官办私办书院数不胜数。</p><p>但其中却以四大书院最为著名。</p><p>即岳麓书院,白鹿书院,嵩阳书院和应天书院。</p><p>只因这四大书院不但历史悠久,</p><p>建院时间都比大胤王朝建国时间还要久远。</p><p>而且历来英才辈出,</p><p>历史上都曾出过圣贤人物。</p><p>即便如今,每家书院之中也都有着不止一位大儒驻院授书,</p><p>书院出来的学子英才更是遍布朝野。</p><p>无论底蕴,名声,还是影响力,</p><p>都远非其他书院可比。</p><p>可以说是无数文人学子做梦都想要入内求学的文道圣地。</p><p>只不过四大书院的门槛都不是一般的高,</p><p>没有点足以称道的真才实学,</p><p>你根本就别想进四大书院的门。</p><p>凡是能进四大书院求学的士子,无不是同辈之中的佼佼者。</p><p>这也使得四大书院的学子往往有着其他地方学子所没有的一股傲气。</p><p>岳麓书院作为四大书院中最靠近西南的一家,</p><p>几乎汇聚了大胤西南几道的文道精英,</p><p>平日里除非出身同为四大书院的其他几家,一般外面的士子根本就不放在他们眼中。</p><p>然而今日却大异往常。</p><p>“没想到我们西南几道,竟然凭空冒出这样一位大才来。</p><p>一首将军令杀气冲霄,直令人热血沸涌,差点让我也生出弃笔从戎,投军报国之心。</p><p>一首结客少年场行又让我忍不住后悔昔日在家蒙学之时没在武艺上用心。</p><p>不能体会一下那种少年侠气,持剑横行的畅快。”</p><p>“就是,以前还觉得身在岳麓书院,与诸位同窗论道,就已经是会遍了这西南半壁群英,</p><p>现在看来还是小觑了天下英雄!”</p><p>“可惜这里距襄川府有些远,无缘与这等大才结识,真是一大憾事。”</p><p>“无妨,明年就是春闱之期,各地举子都要进京赶考。</p><p>那李长青也有举子功名在身,也不会例外,到时候大家自然能在京师见到。”</p><p。</p><p>一首将军令杀气冲霄,直令人热血沸涌,差点让我也生出弃笔从戎,投军报国之心。</p><p>一首结客少年场行又让我忍不住后悔昔日在家蒙学之时没在武艺上用心。</p><p>不能体会一下那种少年侠气,持剑横行的畅快。”</p><p>“就是,以前还觉得身在岳麓书院,与诸位同窗论道,就已经是会遍了这西南半壁群英,</p><p>现在看来还是小觑了天下英雄!”</p><p>“可惜这里距襄川府有些远,无缘与这等大才结识,真是一大憾事。”</p><p>“无妨,明年就是春闱之期,各地举子都要进京赶考。</p><p>那李长青也有举子功名在身,也不会例外,到时候大家自然能在京师见到。”</p><p>书院众多士子聚会鉴赏最近传来的鸣世诗词,</p><p>谈及传说中一连作出三首鸣世诗词的李长青,无不感慨万分。</p><p>虽说能入岳麓书院读书的士子都自有傲气,</p><p>但面对李长青这种不鸣则已,一鸣惊世的奇才,</p><p>也都不禁暗自叹服。</p><p>尤其是那些出身于西南的士子,</p><p>更是为他们西南能出这样的一位惊世奇才而与有荣焉。</p><p>“没想到襄川那能边僻之地,竟然也能出来李长青这样的诗才。”</p><p>“本以为大胤年轻一辈,在文才上应该没有能够跟陆师兄比肩的了,现在看来这个李长青可能还有点希望。”</p><p>相比岳麓书院,白鹿书院的士子傲气更甚。</p><p>四大书院虽然并称于世,</p><p>其中却以白鹿书院历史最悠久,底蕴最深厚,出过的圣贤也最多,</p><p>所以向来隐隐为四大书院之首。</p><p>即使论今不论古,</p><p>白鹿书院也是四大书院中驻院大儒数量最多的一家,</p><p>又地处大胤腹心文风最盛之地,</p><p>院中士子的平均素质,也要隐隐胜出其他几家书院半筹。</p><p>李长青一人三首鸣世诗词固然了得,但他们书院里也不是没有这样的惊世之才。</p><p>惊叹虽然有,但还不至于让他们就此拜服。</p><p>“好一首将军令,好一个杀一是为罪,屠万即为雄!</p><p>若我大胤男儿都有这样的觉悟,又何至于让那些靳狗胡奴肆虐中原,泱泱大胤却只能偏安天南,苟安于世?”</p><p>“没错,跟胡虏谈仁义与对牛弹琴何异?血债就应血来偿!”</p><p>“此等烈词,正当为我嵩阳学子之铭言!”</p><p>要说反应最激烈的,还得属嵩阳书院!</p><p>如果说别家还只是惊叹于李长青的才学,</p><p>嵩阳书院则从老师到学生都快要被他的诗词刺激得颅内高潮了,</p><p>尤其是那首将军令男儿行,更是让他们感觉直接写出了他们的心声。</p><p>嵩阳书院是四大书院中唯一亲身经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