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五章 何谓算计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心神重返桐叶洲镇妖楼,陈平安睁开眼睛,站起身,再次见到了那位身材高大的老先生,陈平安默然作揖。



第一次是被先生带去穗山之巅,第二次是以末代隐官身份,陈平安代替剑气长城所有剑修,参加河畔议事。



之前在家乡小镇,陈平安只是见到了道祖,未能见到至圣先师和佛祖。



在穗山那边,陈平安首次见过了至圣先师,事后先生问起感想如何。在先生这边没什么好藏掖的,陈平安也就照实说了,如果是在市井坊间偶遇身穿儒衫的至圣先师,都要怀疑老先生年轻那会儿是不是……混过江湖。



老秀才乐呵了老半天,说这个评价好,极好。



陈平安当时一看先生的眼神和脸色,就知道不妙,担心先生回头在文庙那边,或是与经生熹平喝高了,就什么都往外边传,要先生保证别与外人说此事。老秀才嘴上答应了,可事实上,如今别说是功德林的经生熹平,就是文庙一正两副三位教主,还有伏老夫子,郦老先生等等,都已经知晓这个评价。外人?如今文庙里边,没啥外人啊。尤其是那位在文庙算是被拉壮丁过去帮忙的郦老先生,还问老秀才,你那关门弟子,是与至圣先师当面说的?老秀才说那不敢,郦老先生便大为遗憾,说到底差了点火候,年轻隐官胆子还是不够大。老秀才就立即急眼了,那叫胆子大吗,那叫缺心眼……第二天,郦老先生就发现自己负责的那一块水文地理事务,翻了一番。



至圣先师笑着点头致意。



混过江湖?这个说法很好嘛。不比青冥天下那边的“丧家犬”好听多了?



陈平安再与至圣先师身边,那位秉拂背剑的中年道士抱拳道“晚辈见过吕祖。”



“吕喦见过隐官。”



纯阳道人没有倚老卖老,更不因为陈平安自称“晚辈”,就摆出长辈架势,而是打了一个道门稽首,用了隐官这个敬称,作为回礼,吕喦这才微笑道“黄粱派机缘一事,陈山主做得很稳妥。”



至圣先师呦了一声,“这个称呼很大啊,吕祖,了不得。”



纯阳道人一笑置之。



至圣先师说道“纯阳道友,就只是一句轻描淡写的‘稳妥’?怎么回事,刚才在顶楼廊道那边,你可不是这么说的,如果我没记错,道友还由衷称赞了一句‘道不可独占,与吾法相契’?心口合一的好话,总不至于说出口就一文不值了吧,有这样的道理吗?”



纯阳道人倍感无奈。



至圣先师你说了算。



镇妖楼之外的浩然天下,已是暮色沉沉,山下早已上坟祭祖贴过春联,爆竹声过后,吃过了年夜饭,都开始守岁了。



但是此地还是月在天心,明亮如昼。



至圣先师说道“走,带你逛一逛这座镇妖楼,除了中土神洲那座,其余八座浩然雄镇楼,当年都是礼圣亲手绘制的图纸。”



陈平安发现镇妖楼几乎每一座殿阁内,都没有闲置,书籍字画,各色珍玩,加上甲胄、兵器和众多山上法宝,显然都是万年积攒下来的家当,想必也是那燕子衔泥、蚂蚁搬家的勤俭持家路数了,最终使得外人游览镇妖楼,看着就像是逛一座座藏宝楼,好个包袱斋。



至圣先师在一处宫殿门槛外停步,转头看着里边的大堂匾额和抱柱联,也搁放了两排椅子,不过都是些……龙椅。



青同神色尴尬。



这些来自桐叶洲历史上各个亡国王朝的龙椅,与那些“流露民间”的传国玉玺,都是老观主捡剩下不要的物件,最终被自己一一聚拢在这边,平日里觉得很恢弘气派,结果被至圣先师和年轻隐官这么一驻足观看,青同就恨不得挖个地洞钻下去。



至圣先师问道“陈平安,你觉得将这处镇妖楼,是按照龙虎山小天师赵摇光的建议,变成一处类似文庙小功德林的地界,用来关押从一洲各地搜山而来的蛮荒妖族,该杀就杀,该关就关。还是按照横渠书院山长元雱的建议,直接让青同道友以镇妖楼为山头,在此开宗立派,既可以稳固一洲山水气运,还可以安抚浩然天下本土妖族修士的心思,至于镇妖楼与这座崭新宗门祖师堂的关系,有点类似北俱芦洲的水龙宗。”



青同对那出身亚圣一脉的儒生元雱,一下子就心生好感。



传闻这个元雱,是亚圣从青冥天下那边挖来的墙角。



陈平安想了想,“只要有一位儒家书院山长,愿意卸任山长职务,来此担任掌律祖师,就可以两者兼备。”



至圣先师不置可否,继续挪步,打趣道“这才拜了几座山头,容我算一算,中土穗山,九真仙馆,宝瓶洲那条分水岭附近的山神庙,相较于先前梦游水府,这就够了?很有虎头蛇尾的嫌疑嘛,若是治学写书立言一事,这可是大忌啊。你手头上好像还剩下一笔不小的功德?是按照你家乡那边的说法,年年有余?先余着?”



陈平安苦笑无言。



就像良心发现,陈平安突然有点心疼避暑行宫的那些隐官一脉剑修了。



一来于光阴长河中蹚水远游,虽然是置身梦境中,但是对于一位地仙修士来说,并不轻松,所幸还有个止境武夫的体魄,不至于说是如何心力憔悴,形神疲惫,但是求人一事,脸皮再厚,也得能够找到门路才行,天下山君、山神确实茫茫多,但是陈平安认识的,尤其是愿意心诚点燃一炷香的,其实并不多。



可就像那自家莲藕福地,与九真仙馆那处蛮瘴横生的破碎秘境,都可以点燃一炷山水心香,陈平安其实原本是根本不介意多串门的,甚至做好了继续带着青同一路远游的打算,比如符箓于玄名下的老坑福地,还要拜访皑皑洲的财神爷刘聚宝,散尽自身功德,山上人情亦用尽。



但是中土五岳,除了穗山周游,其中四位都不点头,使得陈平安的精神气与心气,确实都跌落谷底了。



只能自己劝自己一句,人力终有穷尽时了。



不然只说求人一事,陈平安自认文圣一脉嫡传弟子中,自己是最擅长的,或者说是最熟悉的。



至于那几位师兄,是不屑为之,完全不必,根本不用。



先生当然又不太一样,所以说先生稍稍偏心我这个关门弟子几分,又咋了?



至圣先师突然说道“不要对那个桂山那位神号天筋的山君记仇,他是事先得了文庙那边的一道旨令,才让你吃了个闭门羹。否则他就算与你们文圣一脉再不亲近,也不敢半点不卖一位年轻隐官的面子,那就太不懂人情世故了。”



吕喦笑道“陈道友,记账归记账,恩怨分明大丈夫,只是切不可走窄了大道心路。”



至圣先师笑道“纯阳道友喜欢话说一半,他之前其实觉得你在那蛮荒桃亭那里,还有之前在大岳桂山的山门口那边,不管是剑气长城的末代隐官,还是文圣一脉的关门弟子,你陈平安都实在是太好说话了。”



秉拂背剑腰悬葫芦瓢的中年道士,抚须微笑道“难道不是?”



剑气长城的末代隐官,参加文庙议事,邀请之人是谁?是礼圣。



涉险赶赴蛮荒,立下一连串不世之功,领衔之人,是你陈平安。



山下有山下的礼数,山上有山上的规矩。



在吕喦看来,你陈平安可以不居功自傲,但这不是外人不将“隐官”不当回事的理由。



吕喦眯眼问道“隐官,你可知如今剑气长城一分为二,半座剑气长城在五彩天下,剩余半座,在何处?”



陈平安说道“在我。”



吕喦提醒道“修道之人,想要不为身份所累,唯有两条路可走,一种是学那陆掌教,完全不把身外物当回事,虚舟蹈虚两空无,一种是将来的境界,道心,所作作为,皆高过之前的身份。”



至圣先师笑道“行了行了,陈平安自有难处,纯阳道友就不要揪着不放了。”



吕喦正要解释一番,至圣先师摆手道“此中真意,你知我知,陈平安也明白你的初衷和好意,那就无需多说什么了。”



陈平安朝纯阳道人抱拳而笑。



至圣先师提醒道“纯阳道友,陈平安又是在求人呢。”



吕喦笑着点头道“贫道就不与那位得了机缘的桃亭道友计较什么了。”



不然嫩道人在那黄粱派娄山宅子里边,从李槐那边听到了什么,吕喦就收回什么。



陈平安好奇一事,便以心声问道“前辈是否已经跻身十四境?”



吕喦摇头道“当年已经一只脚跨过门槛了,只是事到临头,道心起微澜,便退了回来。”



对纯阳道人而言,修道从来不只在境界。故而吕喦一收脚,修为非但不跌丝毫,境界反而真正圆满。



至圣先师突然问道“有些问题,何必询问陆沉,在功德林那边问你自己的先生,答案不是更加明了?”



陈平安摇头道“怕先生揪心。”



其实早先不是没有这样的考虑,可最,还是文圣一脉的关门弟子,你陈平安都实在是太好说话了。”



秉拂背剑腰悬葫芦瓢的中年道士,抚须微笑道“难道不是?”



剑气长城的末代隐官,参加文庙议事,邀请之人是谁?是礼圣。



涉险赶赴蛮荒,立下一连串不世之功,领衔之人,是你陈平安。



山下有山下的礼数,山上有山上的规矩。



在吕喦看来,你陈平安可以不居功自傲,但这不是外人不将“隐官”不当回事的理由。



吕喦眯眼问道“隐官,你可知如今剑气长城一分为二,半座剑气长城在五彩天下,剩余半座,在何处?”



陈平安说道“在我。”



吕喦提醒道“修道之人,想要不为身份所累,唯有两条路可走,一种是学那陆掌教,完全不把身外物当回事,虚舟蹈虚两空无,一种是将来的境界,道心,所作作为,皆高过之前的身份。”



至圣先师笑道“行了行了,陈平安自有难处,纯阳道友就不要揪着不放了。”



吕喦正要解释一番,至圣先师摆手道“此中真意,你知我知,陈平安也明白你的初衷和好意,那就无需多说什么了。”



陈平安朝纯阳道人抱拳而笑。



至圣先师提醒道“纯阳道友,陈平安又是在求人呢。”



吕喦笑着点头道“贫道就不与那位得了机缘的桃亭道友计较什么了。”



不然嫩道人在那黄粱派娄山宅子里边,从李槐那边听到了什么,吕喦就收回什么。



陈平安好奇一事,便以心声问道“前辈是否已经跻身十四境?”



吕喦摇头道“当年已经一只脚跨过门槛了,只是事到临头,道心起微澜,便退了回来。”



对纯阳道人而言,修道从来不只在境界。故而吕喦一收脚,修为非但不跌丝毫,境界反而真正圆满。



至圣先师突然问道“有些问题,何必询问陆沉,在功德林那边问你自己的先生,答案不是更加明了?”



陈平安摇头道“怕先生揪心。”



其实早先不是没有这样的考虑,可最早在文庙功德林那边,先生恢复了文庙神位,那会儿热热闹闹的,陈平安就忍住了。



后来在那京城小巷内的人云亦云楼,先生看着那本旧书,一旁学生看着先生寂寂寞寞的,陈平安就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



如果不是被至圣先师丢到了梦粱国,偶遇陆沉,对陈平安来说,反正游历青冥天下之前,还有大把的修道光阴,最短百年,长则……就不好说了,数百年,甚至一千年,大可以慢慢验证那些猜想。



不用着急。



来到一处藏书楼,至圣先师调侃道“经过青同道友一万年的辛苦经营,镇妖楼这边什么都多,五花八门的,琳琅满目,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就是书比较少。”



青同战战兢兢道“以后会补上。”



陈平安说道“镇妖楼这边可以开个书坊,版刻书楼中那些的孤本善本,也算一桩不小的功德,花钱还不多,都花不了两颗谷雨钱。”



至圣先师笑道“青同道友要是早点这么做了,上次中土文庙议事,小夫子未必愿意亲自邀请青同道友,但是一位学宫大祭酒,是肯定在桐叶洲这边会露面的。那么在穗山那边,也不就至于吃完素面,都要隐官大人开口帮忙了,说不定山君周游都愿意亲自陪同落座,无需青同道友结账,掏那几文钱。”



青同说道“回头我马上就去办。”



至圣先师问道“你手上剩下的那笔功德,如果我和纯阳道友不曾现身,是不是有过一些想法?”



陈平安点头道“想过是想过,但是不合礼制,容易找来一大堆的非议,也容易让好友钟魁的处境更加微妙。”



“礼制?谁为浩然天下订立的礼仪规矩?”



至圣先师笑了起来,“是礼圣牵头,制定大纲,诸位先贤一同出谋划策,查漏补缺,甚至是否定礼圣的某些方案和脉络,最终交由礼圣落实。但这真就是‘浩然规矩’的最早由来吗?”



陈平安说道“最早由来,是希望人心向阳,是希望世道往上走,一条上坡路,可能会走得慢些,但是行路安稳,不再是那些风雨飘摇无根客。”



吕喦轻轻点头。



其实黄粱派当代掌门高枕,与陈平安说的那句肺腑之言,其实在吕喦看来,心是好心,没有任何问题,但未必就全部正确。



真正推动世道往上走的,极有可能正是犯错,以及纠错。



至圣先师率先走入一座类似文昌塔形制的建筑,楼梯台阶螺旋上升,登上顶层后,来到檐下廊道,凭栏眺望,“浩然天下的小夫子,书简湖的账房先生。这就是文圣一脉首徒崔瀺,绣虎想要让文庙看一看的某份答卷。”



陈平安摇摇头,“天差地别,云泥之别。”



至圣先师笑道“两种结果一样心思嘛,年轻人只要不志得意满,就不用太过妄自菲薄。”



“知道礼圣最后为何终究不成吗?”



“是看到了某种弊端?”



“比如?”



陈平安思量片刻,回答道“类似一艘跨洲渡船的营造?”



过于精巧之物,环环相扣之种种细微叠加而成的某个庞然大物,看似坚固,实则不然。



小时候在那神仙坟,远远看着看同龄人玩耍,曾经亲眼看到一只被人掰断条腿的蚂蚱,依旧能够在草丛间蹦跳逃窜,孩子就会感到很奇怪,为什么人反而做不到。后来等到少年走出家乡,开始远游,才知道山水神祇,和那修道之人的山上的神仙,好像是一样可以的。再后来,就像左师兄所认为的那个观点,“山上修士已经非人”,最终等到陈平安亲手接触渡船建造一事,才算有了个确切答案。



至圣先师微笑道“难怪老秀才逢人就夸你,尾巴翘上天去。”



陈平安神色古怪,自家先生,被至圣先师称呼为老秀才,总觉得有点奇怪。



事实上,与自家先生关系好的山巅大修士,也都习惯称呼文圣为老秀才,用先生的话说,就是不奇怪,半点不别扭。被人喊一声老秀才,辈分就上去了嘛,白占便宜,就跟喝了一壶不花钱的酒水,何乐不为?就像礼圣经常被称呼为小夫子,多好的绰号,永远年轻啊。



至圣先师说道“喝酒一事,还是要节制几分的。”



青同心里偷着乐,其实早就想用至圣先师的一句圣贤教诲,“不为酒困”,来“讽谏”年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