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心有豺狼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长孙无忌眼皮跳了跳,心中将渊盖苏文的祖宗十八代问候一遍,面上却丝毫不显,面色沉静,道“或许,犬子当日已然葬身乱军之中?”



这解释简直苍白,渊盖苏文既然一直掌握着长孙冲的一举一动,且事先在七星门伏下重兵,又岂能任由长孙冲阵亡于乱军之中?无论将其明正典刑用来提振士气,亦或是留下性命另作它途,都大有用处,断不会使其丧生于乱军之中。



然而李绩却颔首,没有丝毫质疑,叹道“料想必是如此了,令郎虽然未能完成开放七星门之功勋,但为了帝国之胜利抛头颅洒热血,亦算是精忠报国。青史之上亦当有其事迹以供后世瞻仰,赵国公节哀顺变。”



长孙无忌默然,眼神闪烁的看着李绩,他觉得有些不对劲。



两人又聊了一阵,就当下占据交换了一些意见。李绩虽然承担起指挥军队攻城之重任,却并非独断专行之人,也听得进去意见。



只是其本身便是帝国硕果仅存的几位当世名帅之一,用兵如神韬略如海,若连他都不能顺利攻陷平穰城,长孙无忌又能拿出什么意见呢?



众所周知,长孙无忌更长于战略谋划,排兵布阵不如李靖、李绩、李孝恭,内政修为不及杜如晦、房玄龄……



及至李绩告辞离去,长孙无忌一个人坐在那里,目光阴沉闪烁。



今日李绩之言行举止,极不寻常,期间各种似有若无的试探、排斥、提防,令长孙无忌感觉到一种浓重的危机。



尤其是忽然将话题跳跃至长孙冲身上,更是令人意外。



难道是平穰城内还有李绩的细作,并且从大莫离支府内探听到关于长孙冲的消息,知道长孙冲已然平安离开平穰城,并且返回长安?



仔细思之,又不大像。



若李绩当真知晓长孙冲之事,首要便是通知东宫那边,谨防长孙冲返回关中策划兵变,却不应在自己面前试探,否则岂不是打草惊蛇?



长孙无忌自诩谋略出众,却从来都不敢小觑李绩的斗争智慧。



这人平素看似低调,似乎无欲无求,即便坐在这宰辅之首的位置上亦是李二陛下勒令其担任,颇有几分勉为其难,但谁若是当真从表面上这些便相信李绩乃是“持正君子,光风霁月”,那就大错特错。



论阴险,杜如晦、房玄龄之辈,远逊于李绩……



聪明人办事,一言一行皆有深意,从来不会有无意义之言行举止,若是以为李绩只是无心之言,那么必将大祸临头。



可这厮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是在试探,还是警告?



长孙无忌摸不准。



眼下的情况,也不容许他去猜测,一点猜错,后果是他以及身后的长孙家乃至于整个关陇门阀都无法去承受的。



最稳妥的做法,自然是加快自己的谋划,只要尽快将大事办成,那么李绩任何用意都无足轻重。



只是自己想要迈出这一步,何止是千难万难?



道德、情感、利弊、风险……种种因素盘根错节,任何人都很难果敢决断。需知道,这一步踏出,就将再无任何回圜之余地,成王败寇,便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然而时局如此,将他一步一步逼到眼下这种境地,他又能有什么选择之余地呢?



……



李绩自偏帐走出,驻足帐门外,抬头看了看阴沉沉的天空,鹅毛也似的雪花漫天飞舞,寒气冻彻骨髓。



心情却比这天气愈加沉重。



长孙无忌了解他的性子,知道他一言一行皆有用意,而他又岂能不了解长孙无忌的性子呢?只看长孙无忌顾左右而言其它,便知长孙冲之生死必然另有隐情。



而这也并不难猜,以长孙冲犯下的罪行,渊盖苏文就算杀他一百次也有足够的理由,断无幸>


只是自己想要迈出这一步,何止是千难万难?



道德、情感、利弊、风险……种种因素盘根错节,任何人都很难果敢决断。需知道,这一步踏出,就将再无任何回圜之余地,成王败寇,便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然而时局如此,将他一步一步逼到眼下这种境地,他又能有什么选择之余地呢?



……



李绩自偏帐走出,驻足帐门外,抬头看了看阴沉沉的天空,鹅毛也似的雪花漫天飞舞,寒气冻彻骨髓。



心情却比这天气愈加沉重。



长孙无忌了解他的性子,知道他一言一行皆有用意,而他又岂能不了解长孙无忌的性子呢?只看长孙无忌顾左右而言其它,便知长孙冲之生死必然另有隐情。



而这也并不难猜,以长孙冲犯下的罪行,渊盖苏文就算杀他一百次也有足够的理由,断无幸存之理。而若是长孙冲能够存活下来,那么理由却只有一个,那便是长孙冲已然彻底投降渊盖苏文,并且以唐军的某种秘密去换取生存之机会,卖国求存。



当然,也许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李绩却连想都不敢去想,因为那后果实在是太过严重,足以导致帝国崩颓、社稷倾覆……



然而就算他不去想,难道事情就不会发生么?



李绩心情沉重,长长叹息一声,转身迈步,又回到中军大帐。



深夜。



诸遂良来到长孙无忌营帐之内,便见到昏暗的营帐内放着几个箱笼,奴仆正将衣物放入箱笼之中,长孙无忌则坐在一侧的椅子上喝着茶水,见他进来,便招招手,示意他上前入座。



诸遂良躬身施礼之后,上前几步坐在长孙无忌下首,这才瞅见长孙无忌已然换了一身黑色的紧身衣,发髻板板整整,脚上穿了一双鹿皮棉靴,一副即将远行的装束。



心下不由得一紧,面上神情也有些惶恐……



长孙无忌察言观色,哂然一笑“怎么,登善害怕了?”



诸遂良抿着嘴唇,面色僵硬。



“呵呵,”



长孙无忌轻笑一声,放下茶杯,轻声道“登善将来之处境,未来之利弊,吾已多番分说,不再赘述。大丈夫立于天地间,自当追逐权势,方能彰显能力、青史垂名。遇事犹犹豫豫,没有破釜沉舟之魄力,又岂能破局而出,将局势掌握于股掌之间,一手缔造风云?事到临头,若是仍未下定决心,将会坏了大事。”



诸遂良强要挤出一个笑容,以显示自己还是有几分魄力的,结果却只是嘴角抽动一下,面容有些扭曲……



使劲儿揉了揉脸,他颓然叹气道“以往很是艳羡赵国公以及贞观朝的那些个勋贵,总以为你们亦不过是适逢其会,方才能够创下诺大的功勋,时势造英雄而已,吾颇多不服。然而时至今日,才明白做事情不难,难的是做事之前下定决心的那一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