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六章 建设堡垒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实地考察一番,房俊等人便返回山口之外,就地商议如何构筑防御设施。



裴行俭倒是先行提议道“大斗拔谷内多处峭壁悬崖、地势狭窄,若是能够在彼处山坡之上埋设火药,留下兵卒藏匿起来看守,待到敌军通过之时点燃火药,引发山体崩裂,可大规模杀伤敌军,更可重创其士气。”



大军通行,事先必定有斥候前出数十里探听敌踪,不过唐军大可以事先挖掘地洞,使得兵卒藏身其中躲避敌军斥候之探索,待到紧要之时再引爆火药。



程务挺却皱眉道“若是山体崩裂的规模太大,使得谷道阻塞,无法通行,吐谷浑人岂不是要半途而废,不得不原路返回?如此一来,他们就不得不放弃大斗拔谷,转而寻求其余山口,甚至化整为零,从一些小的山口翻越祁连山,那吾等在此构建要塞堡垒,岂非毫无用处?”



裴行俭愣了一下,觉得有道理,是自己有些想当然了。



不过他脑子转得快,旋即道“那可以加大火药埋设数量,让兵卒埋伏不动,待到敌军尽数通过,一举炸毁两侧山体,使得碎石将谷道彻底堵死,让敌人有进无退,只能一直向前,硬撼咱们的要塞堡垒。”



这法子倒是可行,然而问题还是那个——右屯卫到底能不能挡得住吐谷浑铁骑的决死冲锋?



不过眼下诸人都对右屯卫的战斗力有着充足的信心,认为这并不是问题。



即便不能完全将吐谷浑堵住,跑出去一些漏网之鱼也成不了气候,河西诸郡的守军也不是白给的。



房俊颔首道“就依此计施行,动作要快,隐藏要好,不能被敌军发现藏匿兵卒,否则全无用处。”



“喏!”



程务挺领命,当即离开,召集几位校尉开始商议如何埋设炸药,又该如何设置兵卒藏匿之处。



房俊负手看着眼前巍峨雄壮的山口,问道“辎重部队到了何处?”



裴行俭道“算算路程,应当已经过了琵琶山,明日最迟抵达凉州,两日之后可抵达此处。”



大军出镇河西,辎重部队运了一批水泥,原本是留待增固河西诸郡城防,毕竟诸郡设置多年,年久失修,各种防御设施以及城墙难免破损。不过眼下战略改变,这批水泥正好拿来修建堡垒。



两日之后水泥运至,就地开采石料倒也便宜,堡垒也毋须太过结实,毕竟主要是阻挡敌军骑兵之用,再加上水泥干涸凝固,起码需要半月时间。



房俊吩咐道“加紧联系埋设在吐谷浑的细作,定要摸清诺曷钵出兵的时间,提前将消息传回。然后大斗拔谷以及祁连山各处山口倒要派遣斥候全天候探听消息,万万不可使得敌军骤然出现在谷口,吾等却茫然不知!”



骑兵机动性强,固然在山谷之中通行不便,但是行军速度亦非徒步可比,稍有疏忽,便可导致错过敌情,导致敌军陡然出现却懵然不知。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能有丝毫大意,时时刻刻都要最坏之准备,尽最大之努力。



一场大战,主导胜负的因素往往只是一些并不起眼的细节……



裴行俭肃然领命“诺!”



他亦是知兵之人,且不说“骄兵必败”的道理明白得很,眼下敌强我弱,哪里来的骄纵之心?定要将处处细节做到最好,尽可能的发挥右屯卫的每一分战力,方有以弱胜强、以寡敌众之可能。



……



当日,整个右屯卫便忙碌起来。



虽然辎重部队尚未抵达,但是裴行俭先行从诸郡之中征集了一批农具,?头、铁锹、镐头等等分发到军中,兵卒光着膀子在大斗拔谷口出的沙砾土地上挖出地基。



另外一部则在程务挺率领之下,在谷口深处择选一处悬崖陡壁之地,埋设火药、引线,又挖掘可供兵卒藏匿的洞穴,以便埋伏兵卒等到吐谷浑军队路过之后引爆火药,截断退路。



军中斥候更是尽数放出,方圆百里之内一寸一寸的布下岗哨,搜索努力。



一场大战,主导胜负的因素往往只是一些并不起眼的细节……



裴行俭肃然领命“诺!”



他亦是知兵之人,且不说“骄兵必败”的道理明白得很,眼下敌强我弱,哪里来的骄纵之心?定要将处处细节做到最好,尽可能的发挥右屯卫的每一分战力,方有以弱胜强、以寡敌众之可能。



……



当日,整个右屯卫便忙碌起来。



虽然辎重部队尚未抵达,但是裴行俭先行从诸郡之中征集了一批农具,?头、铁锹、镐头等等分发到军中,兵卒光着膀子在大斗拔谷口出的沙砾土地上挖出地基。



另外一部则在程务挺率领之下,在谷口深处择选一处悬崖陡壁之地,埋设火药、引线,又挖掘可供兵卒藏匿的洞穴,以便埋伏兵卒等到吐谷浑军队路过之后引爆火药,截断退路。



军中斥候更是尽数放出,方圆百里之内一寸一寸的布下岗哨,搜索可能出现的吐谷浑斥候。



两日之后,辎重部队抵达,运来了水泥。



山口处的堡垒很是简易,未免未及完工吐谷浑骑兵便来攻,所以只是修筑了一座不足一丈高的平台,使得敌军战马无论如何不能冲上来,然后正对山口的地方砌了一道矮墙,上有箭垛。



矮墙前方挖掘陷马坑,内中埋设尖刺,缓解敌军的冲锋强度。



矮墙直接延伸到两侧谷口,只不过由于左侧弱水汹涌澎拜,河岸尽是松软的泥沙,无法砌墙,有可能使得吐谷浑骑兵突破。不过那也只是不足丈余宽的一道缺口,纵然吐谷浑骑兵全力冲锋,在唐军的火器、弓弩封锁之下,也过不去几个人,对大局无甚影响。



整个工事将山口严严实实的堵起来,等到吐谷浑骑兵来袭,面对就是这样一道铜墙铁壁。



在冷兵器年代,这样看似简易的工事,却完全可以抵消掉骑兵的冲击力。一旦丧失了冲击力,吐谷浑骑兵就只能下马步战,方有可能冲上堡垒。



但是下了马的吐谷浑军队,又凭什么同“天下步战第一”的唐军交锋?



不过是一群待宰的羔羊而已。



整个大斗拔谷山口都变成了一个忙碌喧嚣的大工地,数千兵卒赤膊上阵,挥动?头,推着小车,搅拌水泥,运输石料,一座堡垒飞速拔地而起,将山口堵得严严实实。



无论是右屯卫的兵卒,亦或是从附近募集而来的农夫,这一刻浑然不知疲累,充满干劲儿。



古往今来,农耕民族在对战草原蛮族的时候往往吃亏,唯有身处于城池之中,才能有充足的安全感。



草原蛮族生存环境艰苦,磨练了他们剽悍野蛮的性格以及强健的体魄,他们自幼生长在马背上弓马娴熟、骁勇善战。但是农耕民族却凭借着骨子里蕴藏的建设天赋,建筑一座一座城池来抵御草原蛮族的侵略杀戮。



野战,草原蛮族横行无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