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二章 战略会议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天色已经黑透,先期赶来的十余万大军才在衍水西安扎下营寨,与东岸的左武卫相互依托,互为犄角,进可攻退可守,营帐连绵数十里,旌旗招展,遮天蔽日。



中军帐里,树根蜡烛燃起,亮如白昼。



李二陛下站在墙壁一侧的巨大舆图面前,看着图上详细的标注、细致的线条,即便是安市城附近的山岭河流、村庄集镇都清清楚楚,每一条道路、每一处街巷,就仿佛此刻人在半空俯瞰这一片区域,无所遗漏。



自从进入兵部称为左侍郎的时候开始,房俊便大力推行舆图之测绘,甚至为此培养了大量精于测量、计算、绘制的人才,利用军中细作、国中商贾等等各种渠道将这些人送到高句丽各个地方,花费无数钱粮只为眼前这些舆图。



回过头,再看看随行的兵部官员制作的简易沙盘,心中愈发感慨。沙盘这东西古已有之,秦在部署灭六国时,秦始皇亲自堆制研究各国地理形势,在李斯的辅佐下,派大将王翦进行统一六国之战争。



据说,秦始皇在修建陵墓时,更是在自己的陵墓中堆建了一个大型的地形模型,模型中不仅砌有高山、丘陵、城池等,而且还用水银模拟江河、大海,用机械装置使水银流动循环,极尽精巧。



汉建武年间,光武帝征伐天水、武都一带地方豪强隗嚣时,大将马援“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使光武帝顿有“虏在吾目中矣”的感觉。



然而历史上那些沙盘,哪一个比得了眼前这种?



不仅山川地形都是通过测量之后以一定之比例缩小,甚至就连山峰之高度、河水之深度、地形地势高低之变化都精确无比,站在这里,安市城方圆百里之内尽在眼前。



身为主帅,统御千军万马,最是能够从这种沙盘当中体会到那种“指点江山”的惬意、舒畅。



满朝文武都想压制房俊,甚至将最强悍的水是排斥于整个东征作战计划之外,然而无论是数十万大军的辎重、粮秣调派,亦或是眼前这种舆图、沙盘,哪一项不是房俊的功劳?



这等功勋若当真论功行赏,又会低于哪个?



当年自己夸赞房俊一句“宰辅之才”,还真是有眼光啊……



心底感慨一番,他抬头环视众人,看着程咬金道“卢国公将安市城的情况给大伙讲讲吧。”



言罢,回到座位上拿起茶杯,喝了一口,阖上双目养神。



前些时日在熊岳城泡温泉很是舒爽,但是两个高句丽美人让他透支得有些严重,甚至不得不依靠药物顶上。然而快乐过后,自然便是极其严重的虚弱,好似整个人都给掏空一般,不仅四肢无力身体酸软,就连精神亦是恹恹。



心里暗暗打定主意,药丸固然有效,可往后定要有所节制。



可随即又想到此番御驾亲征,不仅跋涉万里随军出征对于身体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排兵布阵运筹谋划更是需要耗费无尽的精力,若是没有那些药丸顶一顶,自己是否熬得住?



罢了,东征乃是重中之重,不仅攸关自己毕生之名望,更影响身后之美誉,便再依靠药物顶一顶,待到得胜还朝之后,再将朝政托付于太子,自己在太极宫中好生休息调养,想必能够将耗损的元气补充回来……



程咬金站在沙盘前,肃容道“安市城内已经集结了超过二十万高句丽军队,皆是高句丽之精锐军队,其中骑兵不少于两万,可以说,高句丽国内一半的精锐力量都在这里。”



伸出手指,在打雀谷的地方比划了一下,说道“先前薛将军于此处重创高句丽之援军,但是并未封锁这里,所以一旦安市城之战开打,平穰城必定还要增兵支援,毕竟平穰城依旧有数十万军队拱卫,故而打雀谷必须死死的封堵,否则战事开打,忽然有一支精锐敌军出现在后方,难免腹背受敌。”



李绩面容严肃,颔首道“之前对于高句丽的了解还是少了一些,一直将其看作如突厥、薛延陀那样的游牧之国。然而进了高句丽国境,方才知晓其幅员之辽阔,人口阵运筹谋划更是需要耗费无尽的精力,若是没有那些药丸顶一顶,自己是否熬得住?



罢了,东征乃是重中之重,不仅攸关自己毕生之名望,更影响身后之美誉,便再依靠药物顶一顶,待到得胜还朝之后,再将朝政托付于太子,自己在太极宫中好生休息调养,想必能够将耗损的元气补充回来……



程咬金站在沙盘前,肃容道“安市城内已经集结了超过二十万高句丽军队,皆是高句丽之精锐军队,其中骑兵不少于两万,可以说,高句丽国内一半的精锐力量都在这里。”



伸出手指,在打雀谷的地方比划了一下,说道“先前薛将军于此处重创高句丽之援军,但是并未封锁这里,所以一旦安市城之战开打,平穰城必定还要增兵支援,毕竟平穰城依旧有数十万军队拱卫,故而打雀谷必须死死的封堵,否则战事开打,忽然有一支精锐敌军出现在后方,难免腹背受敌。”



李绩面容严肃,颔首道“之前对于高句丽的了解还是少了一些,一直将其看作如突厥、薛延陀那样的游牧之国。然而进了高句丽国境,方才知晓其幅员之辽阔,人口之繁盛。一场大战可动用超过五十万军队,天下除去吾大唐之外,怕是也只有高句丽了。”



如今的高句丽虽然多以农耕为生,但是其游牧民族的特质却并未抛弃,民风剽悍、勇猛善战,战事开启,立刻全民皆兵,老幼妇孺尽皆上阵杀敌,兼且国境之内山岭连绵、河流密布,想要将其征服,难度实在太大。



否则以大隋当年之强盛,何至于三度征伐尽皆铩羽而归,徒使数十万将士埋骨辽东,中原哭声一片?



不轻敌,这是但凡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之道不能犯的错误。



然而在东征开始之前,朝野上下却甚少有人真正认识到高句丽的强盛底蕴,都乐观的认为大唐雄师天下无敌,一旦开战,便必然是摧枯拉朽直捣龙庭,一场大胜指日可待。



也仅有房俊等寥寥数人一再强调要详细谋划,不可兵将骄纵,却被淹没在一片沸腾喧嚣的慷慨激昂之中,差一点背负一个畏战不前、夸大其词的罪名……



尉迟恭一张黑脸放着油光,粗着嗓子道“高句丽的确强盛,然而此刻大军深入其境,不可使兵卒产生畏战之情绪,所以吾等在此小心谨慎的布置战略即可,对外还是要宣称大唐之强大非是高句丽可以抵御,以便稳定军心。”



李绩颔首道“正当如此。”



闭目养神的李二陛下忽然响起,房俊那厮好像曾说过一句话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诚哉斯言,大道至简。



众人围着沙盘,一会儿低头讨论战术,一会儿又抬头看看舆图,商量着如何截断敌军之来援,如何围住城池展开强攻,如何埋设火药炸毁城墙,如何杀入城中剿灭敌军……



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薛万彻则与阿史那思摩站在角落里,并不参与商议战术之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