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长安震荡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





东征大军自“北崤道”过新安、绳池,而后左武卫部忽然脱离大队,加快速度进占函谷关,直奔潼关……潼关守将派人快马加鞭将这个消息送到长安的时候,关陇高层极为震动。



一直以来,李绩引数十万大军于外,任由长安打得乱成一锅粥,却从不肯表露态度,慢慢腾腾自辽东一路返回,俨然一副“隔岸观火”之姿态。



但数十万足以影响帝国权力架构的大军就好似一柄悬于头顶的利剑,时时刻刻令东宫与关陇寝食难安。双方既想将李绩拉拢至己方阵营,从而一举奠定胜局,又担忧李绩骤然投入对方阵营……



如今,终于到了李绩图穷匕见的时候了。



潼关守将询问一旦左武卫兵临城下,是战是退?



宇文士及、令狐德棻等人的意见是不能阻挡程咬金,否则容易引发李绩的误会,或许这个时候李绩也在为了抉择而左右摇摆,任何一桩小事都有可能促使其做出不利于关陇的判断。



再者,就算潼关守将勇冠三军,就算潼关天堑固若金汤,可总计也不过数千兵马,挡得住程咬金的左武卫,还能挡得住李绩的数十万大军?



左右也必然是城关失陷之结局,还不如干脆弃关后退,将潼关要塞拱手相让,以显示关陇的诚意。



长孙无忌却认为不妥。



无论如何,直至眼下李绩也未能表露自己之立场,与其在不明其立场的情况下放任其进入潼关,还不如趁此机会与其会晤一番,探听其意愿。若当真站在东宫那一边,也好调集军队死守潼关将其挡住,而后赶紧与东宫达成和谈,纵然出让再多的利益,也定要在李绩进入潼关之前将这一场“兵谏”结束。



说到底,一旦李绩站在东宫那边,对于关陇来说再无半点胜算,必须提前绸缪兵败之后的善后事宜,否则搞不好便是全军覆灭,阖族败亡之结局……



然而命令刚刚送出去,潼关守将薛狐吴仁居然亲自干了回来。



潼关陷落……



……



延寿坊。



长孙无忌面色阴郁,一双眼睛狠狠盯着薛狐吴仁,缓缓道“汝身为潼关守将,身负守卫职责,如今罔顾命令不战而逃,致使潼关锁钥陷落,关陇数十万军队危在旦夕,兵谏成败悬于一线,汝可知该当何罪?”



虽然并未有雷霆震怒,但是这种阴沉之极点的态度,令薛狐吴仁愈发胆战心惊,冷汗涔涔渗出。



赶紧单膝跪地,辩解道“赵国公明鉴,非是末将怕死畏战,实在是程咬金猝然兵临城下,却迟迟得不到赵国公您的命令,末将着实不知是战是退。若战,万一激怒英国公,导致赵国公您的谋划出现差错,末将岂能担得起那等罪责?无奈之下,只能暂且后撤,将潼关交予卢国公。若末将当真做错了,恳请率一军前往潼关,将潼关夺回,纵然粉身碎骨,亦要挽回大错!”



嘴上这么说,心里却着实不忿。



我现在不战而退,你说我错了;可我若是拼死守关,难不成就一定是对的?至少眼下全须全尾的回来了,可一旦守关开战,很可能犯下大错的同时还得搭上一条命……



长孙无忌面色阴沉,不见喜怒。



良久,并未追究薛狐吴仁的责任,而是淡淡问道“程咬金攻占潼关,可曾封锁关隘,严禁进出?”



薛狐吴仁心中一松,忙道“卢国公接管防务之后,并未禁止通行,关外的门阀军队得以顺利入城,比末将稍慢一步,稍候便会抵达长安周围。不过卢国公倒是颁布命令,严禁任何人等出关。”



长孙无忌眉毛蹙起“许进不许出?”



薛狐吴仁道“正是如此。”



沉吟片刻,长孙无忌训斥道“汝即位守将,在未有上司明确撤退命令之前,纵然粉身碎骨,亦应当坚守关隘,不得后退半步!不过眼下乃是用人之际,吾绕过你这次,往后尽心竭力、戴罪立功。若是再有触犯军法,定两罪并罚,决不轻饶!”



薛狐吴仁大汗淋漓“末将知罪!”



“眼下全须全尾的回来了,可一旦守关开战,很可能犯下大错的同时还得搭上一条命……



长孙无忌面色阴沉,不见喜怒。



良久,并未追究薛狐吴仁的责任,而是淡淡问道“程咬金攻占潼关,可曾封锁关隘,严禁进出?”



薛狐吴仁心中一松,忙道“卢国公接管防务之后,并未禁止通行,关外的门阀军队得以顺利入城,比末将稍慢一步,稍候便会抵达长安周围。不过卢国公倒是颁布命令,严禁任何人等出关。”



长孙无忌眉毛蹙起“许进不许出?”



薛狐吴仁道“正是如此。”



沉吟片刻,长孙无忌训斥道“汝即位守将,在未有上司明确撤退命令之前,纵然粉身碎骨,亦应当坚守关隘,不得后退半步!不过眼下乃是用人之际,吾绕过你这次,往后尽心竭力、戴罪立功。若是再有触犯军法,定两罪并罚,决不轻饶!”



薛狐吴仁大汗淋漓“末将知罪!”



“行了,暂且退下。”



“喏!”



……



待到薛狐吴仁退下,长孙无忌看着默不作声的宇文士及、令狐德棻、独孤览等人,征询道“李绩之做派……诸位有何看法?”



堂内一阵沉寂。



虽然都明白李绩的立场终究会显露出来,也知道这一日已经迫在眉睫,但是东征大军过了洛阳之后猝然加速,由程咬金领左武卫快马加鞭先后攻占函谷、潼关,兵锋直逼关中,还是让人有些措手不及,着实难以揣测李绩之用意。



自然也无法给予准确之应对。



半晌,宇文士及才缓缓说道“数十万东征大军进入关中,势不可挡,无论英国公心里到底是何等立场,咱们都应该主动争取一番,而不是坐在这里空等。毕竟事情尚未发生之前,谁又能肯定会是什么样子呢?”



诸人齐齐颔首。



且不说李绩目前尚未吐露立场,即便其站在东宫那边,也并不意味着完全不能争取。



很多事情努力去做了就有希望,世间之事没有什么是注定的……



长孙无忌对这句话也予以认可,目光在诸人脸上一一扫过,最终又回到宇文士及脸上,缓缓道“既然如此,怕是还要麻烦仁人兄你亲自走一趟,尽量游说英国公。”



关陇之所以距离权力中枢越来越远,岂止是因为族中子弟不争气,后继无人?便是当年显赫一时的各家家主也渐渐淡出权力中枢,或是年老体迈,或是万事不上心。



也唯有宇文士及能力卓著、口才出众,且深受朝野上下之爱戴,人缘颇为不错。最重要是宇文士及一直注重关陇之未来,深知只有关陇各家联合起来才能有着更为广阔之前途,一旦分崩离析,便注定要在历史之中折戟沉沙,被泥沙所掩盖。



换做旁人,他甚至担心会否趁机投靠李绩,彻底拜托关陇联盟……



宇文士及也知道如今局势危急,一旦李绩投靠东宫,关陇面临的将会是灭顶之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