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暴雨之灾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然而阮元的平静生活,却只维持了两天。



“诚甫兄,这……今年的灾情,真的如此严重吗?”这日阮元抚院之内,正齐齐摆放着十余封各地府县的紧急文书,刘烒和秦瀛也一并到了抚院之内。看着其中一封文书,阮元刚刚散去不久的忧虑之情,又重新回到了面上。



“正是,伯元,这次雨情,堪称浙江三十年所未有,受灾府县之广、人数之多,也是许多年不见了。而且我还担心,现在有些府县,说不定还在考虑隐瞒灾情,实际受灾之地,可能要比我们看到的更多。”刘烒担忧道。



原来,在松门海战中为阮元等人“立下大功”的那场飓风,在经过松门之后,并未歇止,而是继续向西北挺进。一时之间,浙江中部的金华、处州、绍兴各府县,无不大雨倾盆,连日不止,田间稻谷,一时绝收,孔璐华等人在杭州,都不得不乘船出行,便是因这次暴风雨过于猛烈之故。杭州方面风雨过境尚属快速,二三日间便即雨止,无碍平日生计,但浙西南几个府县,却连续下了半个月暴雨,不仅农村百姓绝收无粮,许多城镇居民也已经没有足够的粮食度日,同时粮价暴涨,一石米售价三两银子的情况都已屡见不鲜。所以这些日子,金华等府县别无他法,只得紧急向抚院求助。



“诚甫兄,你所言我已经清楚,眼下要紧之事有二,第一是抚院和藩司尽快下令,让这些府县开仓放粮。第二是严查其余府县,有无瞒报之情。之后,我尽快上疏皇上,拨运漕粮南下赈灾,同时,将受灾府县情况上报,请皇上蠲免税赋,你看这样如何?”阮元问道。



“伯元所言,确是要事,若是你这边决议已定,我回藩司那边,便即下令受灾府县开仓。若是需要我们前去调查其余府县有无瞒报,我藩司衙门也可以派人相助。”刘烒的回答也非常及时。



“若你们人手不够,也加上我臬司衙门一份吧。”秦瀛补充道。



“如此,就多谢诚甫兄和小岘兄了,我们先看过这些受灾府县实情,之后便许他们开仓放赈。只是……”府县受灾,抚院和藩司下令开仓放粮,本是应尽之责。可阮元说着说着,却也渐渐思考起开仓之后的事情来。



“若是每次开仓放粮,百姓都能得到及时赈济,那又怎么会出现那许多灾民流民呢……”



救灾之事,正如其他政事一般,一样是知易行难。



不过阮元自翰林至督学,所在交友绝非少数,这种时候自然也少不了为他解忧济困之人。这日钱大昕因听闻阮元在浙江巡抚任上颇有作为,力抗海盗,一时欣喜,当即动身到了杭州。阮元两年未见这位前辈,也是一样的大喜过望,忙请了钱大昕前往西湖泛舟饮茶,聊以为报。



这时正值七月,乃是西湖风景绝盛之时,只是阮元看着一路的繁茂景象,却也不由得想起就在数百里之外,还正有无数灾民等待赈济,再怎么怡人的风景,也都有些看不下去。便举起茶盅,对钱大昕道“先生不辞辛劳,远来杭州,学生本应倾力相待,只是眼下……眼下浙西事务繁忙,竟也没有多少时日再来求教于先生,学生实在过意不去,这一杯茶,便算做学生赔礼了。”



“伯元,你这是哪里话啊?”钱大昕也笑着回敬道“你到这杭州为官,这还不到一年,你的事老夫在嘉定,可都听到了不少啦!你严明军纪、擒捕剧盗、整备海防,这又大败海上之寇,要老夫说啊,多少巡抚碌碌数年,乃至十年,都比不上你这半年呢。老夫看着你有为如此,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责怪于你啊?而且你建节杭州之前,所任皆是文翰之职,这次做这浙江巡抚,可是把圣人之言、治世之道,都用到了实处了。哈哈,你可是为咱读书人争了光了,那些成日说什么书生无用,说什么国朝治学之人,只知训诂考据的闲客,看到你如此治绩,可都要闭嘴啦!就凭这个,天下读书人,就都欠你一份人情才对啊?”



“先生客气了。”阮元也陪笑道“只是做了这巡抚,学生却也清楚,积善十年,或许无人问津,疏忽一时,却可谤满天下之理啊。天下人未必因为我已经做过的事感恩于我,相反,若是我从此志得意满,后面的事做不好,一样对不起先生教诲。眼前这两件要事,一是浙西救灾,一是杭州兴学,可都不好办啊。原本还以为,这第一楼的地买了下来,办学就容易了许多,可这突然之间,灾荒便至,若是全力救灾,兴学之事,未免又要……”



“伯元,这就是你初任封疆,许多事尚不成熟之故了。”钱大昕笑道“其实这两件事在老夫看来,完全可以一并办理。眼下灾荒严重,也定有不少人困于衣食,急需生计,这时咱们便来个以工代赈,号召一时绝收的百姓前来兴修学舍,官府给予衣粮。如此百姓生计自可安稳,不过半年,这学舍我看也就要建起来了。兴学之事,你可以让渊如帮你照看,老夫既然来了,也自然不会坐视不管,杭州没了后顾之忧,救灾之事,不就事半功倍了?之寇,要老夫说啊,多少巡抚碌碌数年,乃至十年,都比不上你这半年呢。老夫看着你有为如此,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责怪于你啊?而且你建节杭州之前,所任皆是文翰之职,这次做这浙江巡抚,可是把圣人之言、治世之道,都用到了实处了。哈哈,你可是为咱读书人争了光了,那些成日说什么书生无用,说什么国朝治学之人,只知训诂考据的闲客,看到你如此治绩,可都要闭嘴啦!就凭这个,天下读书人,就都欠你一份人情才对啊?”



“先生客气了。”阮元也陪笑道“只是做了这巡抚,学生却也清楚,积善十年,或许无人问津,疏忽一时,却可谤满天下之理啊。天下人未必因为我已经做过的事感恩于我,相反,若是我从此志得意满,后面的事做不好,一样对不起先生教诲。眼前这两件要事,一是浙西救灾,一是杭州兴学,可都不好办啊。原本还以为,这第一楼的地买了下来,办学就容易了许多,可这突然之间,灾荒便至,若是全力救灾,兴学之事,未免又要……”



“伯元,这就是你初任封疆,许多事尚不成熟之故了。”钱大昕笑道“其实这两件事在老夫看来,完全可以一并办理。眼下灾荒严重,也定有不少人困于衣食,急需生计,这时咱们便来个以工代赈,号召一时绝收的百姓前来兴修学舍,官府给予衣粮。如此百姓生计自可安稳,不过半年,这学舍我看也就要建起来了。兴学之事,你可以让渊如帮你照看,老夫既然来了,也自然不会坐视不管,杭州没了后顾之忧,救灾之事,不就事半功倍了?”



“先生,您早已致仕,年纪也大了,这兴学之事,学生怎能……”阮元听着钱大昕也想帮自己兴建学舍,不禁担心起他身体情况来。



可钱大昕却摇了摇头,忽然之间,目中充满了期望,道“伯元,这兴学之事,并非你一人心愿,其实也是老夫……不,是天下有志于圣人之道的读书人所期待的大事啊。老夫这些年来,也经常到一些地方书院讲学,所见所感,颇为黯然,眼下海内大半书院,都仅有八股课业,唯以科考为能事,至于通经重道,一概不问。可你不一样,我听渊如说过,你建这书院,凡八股举业之学,一概不授。所学根本在于经学,此外训诂、诗文、天算、地理,亦有兼容并包之念。圣人之学本就广博,所以,非如此兴学,不足以彰先贤之道,非如此兴学,不足以养心怀天下之大才!伯元,你办学之念,本也是老夫平生所愿,那老夫为这书院尽一份心力,又有何不可呢?伯元,老夫自忖一生为官治学,止于修身齐家,可你这兴学为政,却是治国平天下之道!老夫若能以这风烛残年,为天下后学,再做一些帮助,老夫心安,老夫得偿所愿啊!”说着说着,钱大昕也不禁心绪激荡,竟险些掉下泪来。



阮元听着钱大昕之言,也自是说不出的感动,他自然清楚,钱大昕虽也是进士出身,久经官场,可一生所为都限于翰詹学政,并未担任过主政一方的治民之职。钱大昕一生治学,首在“实学”二字,可他不涉督抚州县之职,这“实学”便只能修明于己,却不得造福于民众了。故而他看着阮元做了巡抚,一时大有作为,也是真心感念,想着自己一生学问,终于有了可以继承,可以用之于民的后学。既然如此,再拒绝他的一番好意,反倒是自己过分谦虚,竟不察师长心意了。便回拜道“先生高义,学生不胜钦佩,先生愿意助学生兴办这书院,学生自当顺遂先生之念才是。只是这书院眼下初创,尚无名字。若先生不弃,还望提点于学生。”



“伯元,这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