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空绝大是圆寂,于是大家不便多留,看着众和尚都忙着处理空觉大师的后事,林如海等人便下山而回。



当晚,北静王水渁便同意了端柔的说法,北静王家姓水,水溶降生时又是天降大雨,带着水而来,水溶定是主水的命格,黛玉得水便会健康,为了黛玉,也为了让水溶有一个好的读书环境,二人决定留下水溶,让他跟着林如海读书。



天朝上下,谁不知道林家书香世家,林如海更是博古通今的奇才,当初随便应试,得了探花,不过是因他卷面书写略带潦草,且年纪又轻,还是皇上伴读。众位大臣们也不过为了避嫌才委屈他做了探花,不然这头名状元舍他其谁?



如今能让他亲自脚水溶读书,倒也算是水溶的福气吧。



第二日,北静王夫妇蹬船而去,水溶和他的奶妈子等人便留在了林府。



自此后,林如海闲时便教着水溶识字,继而读书。黛玉也渐渐的长大,学会了说话,整天爹爹妈妈的跑来跑去,倒也真的健康的很。



林如海便叫她同水溶一起读书,俨然是把她当作了儿子一样看待。



水溶和黛玉在林府读书,林如海亲自上阵,四书五经,之子百家一本本拿来,细细的将给二人。



这日,林府的内书房里,水溶正拿着一本《庄子》默记,黛玉则在专心的读《诗经》。



这一年多来,林如海的一番苦心没有白费,水溶已经吧《四书》读完了,还能讲一些,黛玉也已经认识了上万字在肚子里,平日里读书讲解,不比水溶差。有时心思巧妙,倒是能把水溶给问住。



林如海看着两个孩子专注的样子,在心里点点头。



“世伯,我背过了。”水溶放下书,站起来说道。



“噢,好,那你把这篇《秋水》背来听听。”



“是。”水溶答应一声,然后离座,慢慢的背起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岸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于己……”



朗朗书声,声声入耳。一炷香的时间,水溶背完了,其间没有一处错误。



“好,好孩子。你背是背过了,可是,你知道这篇《秋水》说得什么道理吗?”林如海爱怜的看着水溶说道。



“世伯,侄儿不知道,还请世伯赐教。”



“好,那世伯就一句句给你讲来。”林如海也起身离座,在书房里徘徊着,讲道:“首先呢,咱们说说道教文化,这道家文化与哲学是中华文化传统最深邃博大的根源之一,以它的崇尚自然的精神风骨、包罗万象的广阔胸怀而成为中华文化立足于世界的坚实基础。



而在源远流长的道家文化与哲学的历史发展中,庄子的思想可称得上是道家思想之正脉,并且庄子之文亦以雄奇奔放、绚丽多姿的特色而被视为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奇葩。庄子的思想被辑录成书,即为今天所见到的《庄子》。”



“爹爹,涵之哥哥将来不是要做王爷吗?怎么又学起这些道学来了?”



“玉儿,四书五经,圣人之言固然是我们读书人的根本,但是这诸子百家,也有许多做人做事的精髓,却是不能不知的,就像这篇秋水里讲的,做人要谦虚,不能自以为是。这个道理,圣人不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吗?”



“是,爹爹的话有理。”黛玉听了,忙对着林如海福了一福。方不再说话,与水溶二人静静的听林如海把《秋水》讲完。



门口一个小丫头,往里探了探脑袋,被林如海瞧见了,问道:“春纤,瞧什么呢?”



“回老爷话,夫人叫奴婢来瞧瞧,说午饭时了,请老爷和公子,小姐讲完了书便去用饭吧。”



“恩,时间过得真快,又该吃饭了。走吧。”林如海看看窗外,此时阴雨连绵,见不着太阳。



水溶和黛玉方自己收拾好了书,离了书房。



其实,原本是有丫头跟着伺候的,只是林如海的见解,孩子们虽然将来少不了人伺候,但总要自己都明白放好,所以,书房里,一概不用下人,自己的事情,都是由自己来做的。



自古以来,严师出高徒,水溶和黛玉在这位探花郎的监督教育之下,一年多的时间,却是长进了很多,也比别的孩子成熟很多。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