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东征安徽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   吉阳河畔,休宁县城。

  喊杀声刚刚结束,一位书生披甲带剑,高掣一面大纛登上城楼,将旗立起。

  “杀虏者昌降虏者亡”

  大旗上八个斗大血字极为醒目。

  百姓一片欢呼,个个雀跃。

  掣纛书生站在城楼上,“那些鞑子还有降贼的汉奸国贼,统统斩于城下,祭我血旗!”

  随着一声斩字喊起,数十个八旗兵被斩首,又有数百降虏汉奸被处死。

  义旗在徽州休宁县城上空飘荡,这位掣纛书生的名头也再次响彻徽州,此人年近不惑,本地有名的乡绅金声,崇祯元年中进士,授庶吉士。本来前途大好,崇祯二年清军入关逼近京城,崇祯召对平台,他荐许申甫。

  崇祯授许申甫为副总兵,敕募新军,金声自请监军,崇祯不许授为御史参军,令许申甫便宜行事。许申甫虽有知兵之名,可仓猝间也只得招募市井游子数千为军,出城与满桂、黑云龙诸军互为犄角,与清军战,连败于京郊,满桂战死,许申甫也随后在卢沟桥为清军绕后袭营,被乱箭射杀,全军覆没。

  金声请带兵反攻,不许。

  清军退后后,御史弹劾金声举荐失人,称书生误国,崇祯知其忠不究,起西城巡察御史,金声却辞官不就,返归反里。此后大学士徐光启荐他同修历书,亦不赴。

  他专心在家乡书院讲学著书。

  崇祯七年再召他为山东按察佥事,应上疏辞。

  此时各地饥民四起,农民军遍地,金声于是在家乡招义勇、办团练,组织县绅捐粮赈灾,防饥民生变。

  在各地动荡的情况下,休宁反倒难得安宁,为一方净土。

  闯军攻入北京,崇祯死,随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福王在南京称帝,特召他为左佥都御史,金声仍不赴任。

  清军攻下南京,金声拒绝了多铎的招降信,引团练扛起杀虏血旗。

  在金声的积极联络下,宁国的邱祖德、徽州的温黄、贵池的吴应冥、泾县的尹民兴等官绅纷纷起兵,遥相呼应。

  一时间,南京上游南岸的池、徽、宁、太四府皆是义军四起响应。

  也就是在这时,一支明军从浙东沿新安江西进。

  “黄公已至徽州歙县!”

  “黄公来的这么快吗?”

  金声从弟金经、金维一起上城来,带来一个好消息。

  “黄公奉鲁监国旨入徽州,咱们徽州终于有援兵了。”

  金经把一个盒子捧到金声面前,打开,里面有数样东西。

  首先是一方银印。

  捧在手中,上面赫然印着四个大字。

  “天赐忠臣!”

  这四个字,让金声顿时忍不住落泪,他前半生习文,三十多岁考中进士,春风得意,面对清军打到北京城下,他自请召对,侃侃而谈,皇帝也从谏如流,结果他举荐的许申甫大败全军覆没,他也落了个纸上谈兵赵括之名。

  自那以后,虽然皇帝不罪,可他却也意志消沉,辞职回乡。

  十五年。

  他一面在书院讲学著书,一面也操办团练乡勇,这些年来,也始终保护了一方安宁。

  击流贼、剿山匪。

  可朝廷局势一日坏过一日,两都沦陷,江山倾颓,清军招降,他果断拒绝,并毅然举旗起兵。

  誓要守一方乡里安宁,不让鞑虏侵略。

  当年许申甫兵败,给他的打击极大,他也一直努力想要摆脱赵括之名。

  如今在他的带领下,徽池宁太四府起义声势浩大,接连收复府县城镇,而此时,在北伐军中的鲁监国给他赐下这方银信,称他从谏如流,结果他举荐的许申甫大败全军覆没,他也落了个纸上谈兵赵括之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