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哲江卫视新推出的综艺节目,大家怎么看?”



“主任,我早上看到《华夏青年报》上为这个节目撰写了专门的评论员文章,我觉得这很不寻常呢。”



报刊评论员文章是新闻评论中常用的一种文体。是仅次于社论的重要评论。报刊上的社论数量偏少,评论员文章则有日渐增多愈显重要的展趋势。



评论员文章的规格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它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常用的属于中型的重头评论,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喉舌的作用。它与社论没有严格的界限,必要时可升格为社论。



在华夏,一些重要报刊的评论员文章是很有特殊意义的,属于行业内人士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内容。



“评论员文章?这才刚刚播出第一期不久,评论员文章都出来了?”



“是的,文章对哲江卫视推出原创综艺节目表示鼓励,对于节目中盲选环节的公平性表示赞赏,认为这是一档充满正能量的娱乐节目,值得各大平台学习借鉴。”



“什么哲江卫视原创,明明就是璀璨时代的作品,这个评论员也不调查一下就写文章吗?”



下属低头不语,心中腹诽:“人家管你那里出品,在哲江卫视播放,就是哲江卫视的原创。”



“这样,你去安排节目中心的人和璀璨时代谈一谈,看看能不能拿下第二季的播放权。”



都是圈内人,他们内心都很清楚,像这样的大火综艺,肯定是要出第二季的。



主任长叹一声:“唉,当初璀璨时代邀请电视台的人去观摩,所有人都觉得价格太高,只有哲江卫视的杨瑞敢出了个天价,现在证明,杨瑞的眼光和魄力确实好。”



下属小心翼翼的说:“现在去谈,价格只会更高不会变低呢。”



“此一时彼一时,只要钱花的有价值,多少无所谓,去谈谈吧。”



……



《华夏好声音》的热播,创造了新的热度话题,各路媒体当然不会放过这个热点。



网一娱乐:



“《华夏好声音》能够取得这么好的点击率,其中节目采用盲选这个方式是关键。盲选的新意在于:在最初的学员选拔阶段,明星导师背对学员,仅选择声音,不受其他任何因素的干扰。如有导师在学员演唱时按下选择按钮,则标志着学员被该位导师纳入旗下。



这一环节在考验学员唱功的同时,更是多位明星导师决判力的大比拼,当有多位导师同时选择同一学员时,选择权便握在了学员自己手中,此时导师间的你争我夺将是非常有趣的看点……”



企鹅娱乐:



“对每一个爱唱歌的网友来说,永恒的yy无非就是,站上一个顶级舞台,才唱出第一句,就因歌声太出众,把乐坛大腕们瞬间秒杀,高呼:天籁啊!你的嗓子,就是人类进化史上的巅峰!我以前几十年都白活了!如果你不嫌弃,可以允许我提出一个小小的卑微的要求,和我一起同台演出,好吗?”



通常情况下,我们应该友好地过去,拍拍他:丫的,该醒醒了。



但是《华夏好声音》却是把这种yy变为了现实。



这个选秀节目最大的颠覆,就在评委的定位上。



他们从高高在上的专家,变成了撒娇卖萌的倒导师。还有什么,比看到平日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明星大腕们被虐、被调戏、被拒绝,更爽的呢?



要知道,常规选秀中,评委们可是高高在上的特权阶层,他们就是那恶毒的容嬷嬷,而选手是苦逼的小燕子。评委们的主要职能是摆臭脸、翻白眼的间隙,明各种词汇和句式,精准到位地羞辱选手,人身攻击尤佳。



比如“你要赶快减肥,没有人愿意看到一只母猪在台上唱歌”、“你明了一种折磨人的新手段”、“你不唱它的时候,它是好歌”……这种戏码曾经很红,迎合的是人性中的阴暗面,看别人倒霉,总是能赢得快感的。但观众们看久了,就会腻。



当四个评委争抢一个选手,吵架、耍赖、卖萌、装疯卖傻,就是《华夏好声音》的精华时段。四个大腕为你撕破脸皮、争风吃醋,这是多么凸显自己的稀缺性和存在感啊。



然后,评委们跟妃子等待皇上宠幸一样,等待选手翻牌子,四个评委眨巴着无辜的小眼神,一脸饥渴地望着选手,小心肝扑通扑通地跳。选谁比较好呢,选手们好纠结好挣扎”。



……



除了各路媒体在报道《华夏好声音》,业内一些知名人士也在表着自己的意见。



著名影评人任我行在自己博客上说道:“对于内地的音乐选秀节目,我几乎从未涉猎,甚至红极一时的o5女我也没看过。后来关注较多的,是台弯的《超级星光大道》。



怎么说呢,内地的音乐选秀总给我感觉一板一眼,评委点评虚伪造作,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