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电影上映前,《伤心者》在很多城市的大学进行了点映,有幸先睹的观众都被影片深深打动,网络上好评如潮!昨天晚上。影片在京城首映,观众也都被电影深深打动。一次次红了眼圈,一次次落下眼泪。”藤讯娱乐。



当天晚上,就有知名影评人邹凯发了一篇长评,很快被置顶加精。



“《伤心者》以旁观者的角度,向观众讲诉了一个人从希望走向绝望,最终毁灭的过程。这是一个英雄的死亡,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死亡。顾灿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说过,这部戏拍到最后,我真的觉得是在拍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历程。



《伤心者》中的何夕是一个如同布鲁诺一样的殉道者。为了研究数学,女朋友保不住,工作不好找,但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自己的坚持。在小说中,何夕也认为自己的理论没有用,他的坚持是出于一种宿命感。而电影中的何夕更加理想化,他坚信自己的理论是有用的,哪怕是等到几百年后。这份坚定也让电影中何夕的毁灭更加壮烈!



其实何夕是有不同选择的,如果放弃追求,放弃执念,何夕可以像刘青一样,有一份能糊口的工作。曾经的刘青说过,探索意味着寂寞。而后来他对何夕说,人是必须面对现实的。刘青选择了屈服,而何夕撞得头破血流。



对于何夕来说,还有一个更好的选择。老康跟何夕的背景是一样的,同样学数学,同样是刘青的学生。毫无疑问,何夕比老康更有才华。如果何夕愿意走上这条路,他完全可能像老康那样,甚至能做得更优秀,能够开着豪车,能够送心爱的恋人出国深造,能够过上富足美好的生活。



何夕坚持着自己那个可能要几百年后才可能应用的理论。不过,理想主义的光芒那么明亮,却又那么脆弱。



因为现实性和功利性是在一个秩序规整的社会框架下的常态。



大家搞科研必须要有用,最好是马上就见效。



这就注定了何夕的悲剧。



当所有的希望一点点被掐灭之后,何夕点燃了自己的心血。也毁灭了自己的灵魂,在黑暗中只有黯淡的灰烬。



好在电影的结局是光明的,一百五十年后,何夕的理论终于被发现,焕发出耀眼的光,照亮了整个科学界。



电影看完我泪流满面,为母亲的伟大,更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死亡。



那时我们都曾经心怀梦想,对未来充满希望。



但在现实面前我们改变了自己,以‘我要生活’为理由,抛弃了梦想。



《伤心者》之所以动人并不仅仅因为这是一曲英雄的挽歌,是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



同时在于,他们勾起了我们心头关于梦想的回忆。



当我们抛弃自己的理想,被现实改变的时候在理想主义者看来无疑是可悲的。



从这个层面来说,其实我们都是伤心者!”



这篇《伤心者》的评论在网上发布之后,很快引起热议。



不少喷子怒骂邹凯是收钱发帖,也有更多的人表示会去电影院一睹为快,看看电影究竟如何,是不是邹凯说的这么好。



首映当天好评如潮,提前观看的观众和媒体人纷纷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支持《伤心者》。



但院线方面却在观望着。



《伤心者》的排片比例并不算高,只有24%。远远低于《非诚勿扰》的45%。



现在院线也学精了,知道网络上的好评可以刷出来,一部电影是不是真的受欢迎,真正上映后才能看出来。



转眼间,就到了正式上映的日子。



正式上映,《伤心者》的主创人员都纷纷去各大院线宣传,尤其是几大票仓城市,更是不能错过。



顾灿灿也是如此,一天时间跑了三个城市。



电影刚上映的宣传期是很关键的,尤其是今年贺岁档竞争如此的激烈,不拿住十二分的努力,顾灿灿真怕《伤心者》扑了。



2009年1月1日,元旦。



张涛和新的相亲对象走进电影院。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