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话说户部亏空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入秋之后,河政上面一般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所需的不过是趁着汛期已过、且尚未冻土这段时间,多多加固河道防洪工事,以防来年的洪水罢了。



此间之事在林如海上京之前就已经安排下去,底下的人只要照做,然后胤禛几人回去再几处视察一下也就是了。



因此,这回南下并不需要太赶,这也是林如海将黛玉捎带上的缘故。若是此行是为了赈灾什么的,哪怕黛玉其实并不会拖后腿,林如海也万万不敢如此。



人言可畏啊!



虽然不需要太赶,不过也不能抱着游山玩水的心态,毕竟眼红的人太多,还是不要留下那么明显的小辫子让人揪,所以这一路上的行程安排还是比较紧凑的。



这一日一行人来到了山东境内。



山东也是历年来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省份,今夏也遭了灾,至今粮价也还未降下来。走在街面上,到处可见衣衫褴褛的灾民。



此时已是傍晚时分,今天就准备在城里歇下了。



找了间干净整洁的客栈要了几间上房,洗漱之后,便去寻了家酒楼,要了个雅间儿。



这些日子胤禛、胤祥、林如海三人时常聚在一起,或商议河工事务、或解析朝廷政令、或讨论当下局势,都是些紧要之事,苏培盛和明顺就守在门口,倒是黛玉留在屋里伺候着。



胤祥想起早先看到的那些灾民,就有些食不下咽,怏怏的说:“今年江南河道倒是没出现什么大的险情,其他地方却有好几处受灾的,皇阿玛也是,为什么还不下令扩大水泥的生产与投入?如今正是修缮的最佳时候,此时休整好了,来年就能少些灾情了。”



林如海笑道:“十三爷太心急了些,一种新生事物总要多花一些时间来证明它的效果的,今年才用上,虽然有了些成效,不过对于全国大范围的使用来说,却还是太激进了些,想来皇上也是想更谨慎些,毕竟是关系到万千百姓身家性命的大事,马虎不得。”



胤禛也道:“林大人所言极是,不花个两三年的时间,如何能得出更全面的信息?爷想着,等哪天林大人官升一级的时候,恐怕就是水泥在全国河道大面积推广的时候。”



林如海摆着手苦笑:“四爷就不要打趣奴才了,就这江南河道就已经惹得众人眼红了,真要拿下总河道,还指不定会怎么样呢。”



胤祥冷哼一声:“能者上庸者下,林大人的成绩实实在在的摆在那里,他们要是眼红,自己也发明个和水泥一样厉害的物什出来呀!没本事就不要在那里唧唧歪歪的。再者说了,他们眼里哪里有百姓社稷,不过是为了一己私欲罢了。”



黛玉暗暗点头,后世的许多基础建设,年年修年年坏,难道是他们修不好吗?



不是!



不过是一次性修得太好了,后来者又如何捞取政绩?况且钱放在那里要是不动的话,又如何能从中牟利呢?只有让钱流动起来,才能在里面吃拿卡要,中饱私囊。



河政上面的道理也是如此。



林家已经够富裕了,林如海又是铁了心想要实现自己的抱负,再加上胤禛也是个一心为民的,因此,才会在短短的时间内,做出最大的成绩来。



林如海当初上任之前,就先了解了江南河道各个河段的基本情况,根据防洪工事的坚固程度,以及万一出现险情所带来的影响大小,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先难后易,这才抢在汛期之前,尽最大的努力保证百姓生命和财产安全。



可以说,今年的汛期,江南河域也是险情频发,但是因为措施得当,并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林如海的一心为民,绝不贪污公款,这也是康熙力排众议,坚持让林如海主持江南河政的原因。



要是换了个人,恐怕就不会干那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了,还很有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以次充好,以工程质量的代价,把降低成本的那部分钱扒拉到自己的荷包里。



康熙最好名声,在水泥横空出世的机遇下,自然不会让那些心思不纯的人来破坏他施恩于民以及留名青史的好机会。



面对胤祥的夸赞,林如海自是谦逊了一番,然后就转了话题,他说:“按照本朝的规制,官员的俸禄确实是不够开销的,那些家中有产业的倒也无碍,却是有些人不擅经营,祖上又无余留,只靠朝廷的那点俸禄还真是难以维持生计。”



林如海对胤禛说:“四爷,奴才也有听闻,许多官员有在户部借银,而这其中,也有一些是家中富裕的,不知这等情况四爷可知晓?”


固程度,以及万一出现险情所带来的影响大小,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先难后易,这才抢在汛期之前,尽最大的努力保证百姓生命和财产安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