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增援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要知道,嘉南郡主可是个女子,而且所谓的监国,前朝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先例,等到事情安定下来,他们内阁就是不在明面上提出异议,也会想办法把嘉南郡主这座大山给搬走,哪里凉快哪里去。



汪几道愣在那里。



有更多的官员站出来表示赞同姜宪的提议。



汪几道有片刻的慌乱,但多年的从政经历让他很快就冷静下来。



他含含糊糊地表示尊重姜宪的意见,同意对外宣称是一套,对内记录的又是另一套,这件事才终于平息了下来。



接下来的事就好办多了。



只要是姜宪同意的,就算是内阁不同意,也有官员站出来表示支持姜宪。



他们只管跟着姜宪点头同意就行了。



姜宪这边的进展挺顺利,姜镇元那边却不太顺利。



他很久没有亲自领兵上阵了,相比一般的将领,他更像是个政客而非统帅,加之辽王在辽东经营多年,先后娶了辽东卫廖修文的两个女儿,辽东卫几乎快成了他的私兵。密云卫虽然没像辽东卫那样对辽王忠心耿耿,却是辽王礼贤下士争取来的,而且密云卫的都指挥使曾经受过辽王生母秦贵妃的大恩,对辽王几兄弟的遭遇非常的同情,这才有了这次的京城之行。



如今辽王事败,身首异处,密云卫的那些下级军官和卫所普通士兵还好,天塌下来了有高个子顶着,法不责众,大不了投降被除了军籍,说不定这样更好——这些年天下不太平,不是抵抗鞑子入侵就是剿匪,被除了军籍,正好当个老百姓,带着一家老小回老家。



辽东卫却是从上到下都受过辽王的恩惠,全家性命都系在辽王的身上,加之廖修文自家知道自家的事,作为辽王的岳父,谁都可能逃得脱,他却是没办法逃脱的,不如趁机反了,拥立辽王的两个儿子,暂时守在辽东那个苦寒之地,以图后事!朝廷这两年没钱,根本不可能派大军前往辽东,他们反而还有一线生机。因而对军中将士多以“朝廷要来剿我们,我们只有打回辽东去,才有一线生机”的话来鼓励辽东卫的将士誓死顽抗。



密云卫闻风而降,辽东卫那些被派下来断后的人为了让廖修文逃回辽东去,却是死死不退。



姜律是五城兵马司都指挥使,奉了姜宪之命去安抚京城百姓,京卫的大员大多都战死在了对抗庆格尔泰之战上了,姜镇元无人可用,战事艰难,陷入胶着之中。



斋宫这边散场的时候姜宪和所谓的顾命大臣就接到了这样的战报,李瑶管着兵部,自然是当仁不让,站出来处理这件事:“调李长青的兵马增援镇国公。”



不论是从公还是从私,李瑶的安排都非常的合理。



姜家和李家是姻亲,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俩人合作,肯定会全力以赴用心应对眼前的困境,比朝廷的什么命令激励都要管用。



姜宪却提出让杨俊去帮镇国公。



坐在御书房里的四位顾命大臣还有一位硬要掺和进来的简王,顿时神色各异。



大行皇帝还没有送葬,这位就急赶急地要干政了。



还出了这样一个没谱的主意。



李瑶觉得面上无光,抿着嘴没有再说话。



汪几道和简王几个则有些幸灾乐祸。



你个女人家,知道什么是朝政,干政的第一件事就把自己的伯父姜镇元架在火上烤,看你到时候怎么收场!



只有左以明,和李家利益一致,自从明白了姜宪的意思之后一直躲在旁边没有吭声,此时却忍不住跳了出来,道:“李大人能征善战,是当朝数得上的名将,有李总兵的帮忙,镇国公那里应该很快就能平息战乱……前的困境,比朝廷的什么命令激励都要管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