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无人发言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裴旻在路上得到高力士的提示,一直在想这个问题。</p><p>恶钱泛滥,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并不少见。</p><p>裴旻有日常读书的习惯,一些记载历史事件的古籍多次记载朝廷收缴恶钱,严禁恶钱流通时,产生的影响。</p><p>收缴恶钱,影响最大的不是百姓,而是市场。</p><p>虽然收缴恶钱的制度实施,受损最大的是百姓无疑,但是绝大部分百姓都是善良的,无奈的。只要他们能吃得饱,穿得暖,一切余愿足矣。即便受了苦,受了累,受了委屈也无所谓。</p><p>他们受了损失,充其量也就骂几句,勒紧裤腰带,依旧过着日子。</p><p>现在的大唐各行各业蒸蒸日上,只要有手有脚。除非情况特殊,还不至于没有饭吃。</p><p>真正受影响的是市场,因为大批的私钱、恶钱不能使用,会导致市场混乱,大量货物囤积,销售不出,呈现滞销情况。致使人心浮动,朝廷的公信力下降,以致不敢使用钱币交易,退回最原始的以物易物的境地。</p><p>长安、洛阳的经济首当其冲的会面临巨大的考验,面临崩盘的局面。</p><p>历朝历代对于废除恶钱的政策都是慎重又慎重的实施,不然也不会拖到现在才来做这个决定。</p><p>追其根源,裴旻胸有成竹的道:“废除恶钱,最受影响的莫过于长安、洛阳、凉州三处经济要地,一但废除,将会导致百姓家无余财,经济吃紧。商人的大批商品交易不出去,市场动荡混乱。而大批的外商正好可以帮我们解决大量滞销物品……以减少关税的便利,让凉州的商人往来长安、洛阳将囤积的货物,销售往西域。我们朝廷也要另做些应对,由户部出资,平价从百姓手中朝廷能够买官府能用的物品商货,以减少百姓压力。如此百姓安定,市场也不会受到大的影响,两全其美。另外允许两京官员预支官俸,以官员起表率作用,让良钱得以顺利的流入民间,这也是一个极好的办法。”</p><p>李隆基怔怔的看着裴旻,眼睛越来越亮,高声道:“此事大有可为,如若顺利,确实比今年更有把握。只是推迟一年,陇山、乌鞘岭一年之内,当真能够竣工?”</p><p>“原先不敢确定!但是现在,只要朝廷全力支持,一年之内,必将竣工!”</p><p>裴旻的原定计划是一年半两年时间,以陇右的百姓为民力。但如今开陇山,修乌鞘岭的提案影响到了朝政大局,那情况大不一样了。</p><p>以朝廷出面,调动的民力劳役将包括凉州、关中,可用的劳力多了至少一半,一年时间绰绰有余。</p><p>李隆基抚掌大笑:“论及才思敏捷,普天之下,非静远不做第二人选!”他毫不吝啬对裴旻的赞赏,续道:“原本不太相干的两件事情,经过你这么一说却串联起来,让困难的事情简单化了。恶钱的处理,势在必行。但拖延一年,将风险降至最小,却也值得。”</p><p>他顿了顿道:“此事我会与几位宰相重新商议,静远要做的就是明天。用你琢磨出来的黑火药,让朝武大臣无话可说。”</p><p>裴旻眯眼一笑,道:“这点陛下放心,为了今日,臣这里的准备,不可谓不充分,足以让所有人震撼。陛下、高内侍也要有个心理准备,在我弯弓射箭的时候,偷偷的找两个棉球塞住耳朵才是。”</p><p>李隆基会意道:“好,朕定然事先做足准备。”&局,那情况大不一样了。</p><p>以朝廷出面,调动的民力劳役将包括凉州、关中,可用的劳力多了至少一半,一年时间绰绰有余。</p><p>李隆基抚掌大笑:“论及才思敏捷,普天之下,非静远不做第二人选!”他毫不吝啬对裴旻的赞赏,续道:“原本不太相干的两件事情,经过你这么一说却串联起来,让困难的事情简单化了。恶钱的处理,势在必行。但拖延一年,将风险降至最小,却也值得。”</p><p>他顿了顿道:“此事我会与几位宰相重新商议,静远要做的就是明天。用你琢磨出来的黑火药,让朝武大臣无话可说。”</p><p>裴旻眯眼一笑,道:“这点陛下放心,为了今日,臣这里的准备,不可谓不充分,足以让所有人震撼。陛下、高内侍也要有个心理准备,在我弯弓射箭的时候,偷偷的找两个棉球塞住耳朵才是。”</p><p>李隆基会意道:“好,朕定然事先做足准备。”</p><p>裴旻离开皇宫时,以是深夜。</p><p>这在宫里吃饱喝足,裴旻在剑阁里练了会儿剑,消化消化,又在书房看了半个时辰的书,方才回屋睡去。</p><p>翌日早朝!</p><p>李隆基再次提起了开陇山,修乌鞘岭的事情。</p><p>果如以往一样,他这话一出口,再度引起了满朝文武的哗然。</p><p>当初李隆基一句“此事朕心里有数,无需再议”,将事情压了下去,此后也未再提。</p><p>众臣皆以为李隆基明白了利害关系,不在思虑此事了。</p><p>却不想时隔十数日,李隆基又度提起此事。面对满朝反对,居然尤不死心。</p><p>首相宋璟道:“陛下,现在是非常时刻,恶钱影响,为祸甚大,不能继续姑息。要收天下恶钱,我等已经做好了市场崩坏波动的打算。西域商道是救市的关键,绝不容大意……”</p><p>首相都如此说了,余下群臣更有了胆气,纷纷仗义执言。</p><p>当然就属卢怀慎跳的最为厉害。</p><p>大多朝臣是就事论事,但卢怀慎却唯恐天下不乱,唯恐裴旻过的太好太舒适。</p><p>李隆基面对满朝文武的反对,挥手制止了所有人的议论,道:“此事朕本觉得事不可为,但裴国公自有高见思量,他以来京中,诸位爱卿,不凡听听他的意见如何?”</p><p>文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