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异族忠烈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裴旻命令下达以后,心中莫名的有着一股庆幸感觉。</p><p>这个康待宾手段不是一般的厉害,这才一年半已经让他煽动了四万余众随他造反,多给他几年时间,那还了得?</p><p>他的庆幸是极有道理的,康待宾在历史上确实是一号人物,他暗中拉拢六胡州的异族同胞,招兵买马,一口气拉了近乎十万大军,一举占据了六胡州,进逼夏州,自称叶护,打算帮助突厥夺取朔方一地。虽然最后没有得逞,却给大唐带来了极大的损伤。</p><p>只是这种事情在史书上是一笔带过,裴旻也非历史专家。</p><p>对于一些大名鼎鼎的人物如王忠嗣、李白这类人的事迹了如指掌,但是康待宾这般叛逆,却非他所能得知了的。</p><p>裴旻直接去后院与裴母、娇陈辞别。</p><p>裴母一脸挂心,道:“又要出去打仗?不是说短期内不会有战事了嘛?”</p><p>这也是当初她拒绝裴旻为武臣的原因,儿在战场,谁能比他这个做母亲的更加担忧?</p><p>每每裴旻出征在外,她都忍不住的求拜神仙,为裴旻祈福。这挂念在心,难以安睡。</p><p>娇陈也不免流露着一丝担忧,但相对而言,藏匿的极好。</p><p>裴旻笑着对两人道:“这天下本无事,却总有一些不长眼的跳出来。娘亲放心,也就一两个蟊贼意图造反,至多不过一月,孩儿便回来。”</p><p>裴母略微宽心。</p><p>娇陈柔声道:“早些回来,要不了多久小七小八应该会开口了,也不知他们是先叫爹呢,还是先喊娘。”</p><p>这句话直接说道他心坎里去了,裴旻笑道:“叫爹叫娘都喜欢,能够当着面叫,更是再好没有了。”</p><p>离开了节度使府,裴旻领着亲卫队直接北上前往六胡州。</p><p>裴旻所在的鄯州距鲁、丽、舍、塞、依、契六州并不远,裴旻快马加急,当天凌晨时分,已经到了陇右与六胡州的边界。</p><p>裴旻不了解六州情况,麾下百余亲卫也难挡千军万马,没有冒然入内,而是选在在州外扎营,等候史彦、张景顺的骑兵队。</p><p>至于李翼德、夏珊,他们早已杀进六胡州里去了。</p><p>裴旻自得知康待宾存有异心后,第一时间让他们做好了战斗准备。</p><p>“裴帅!王巡官来了!”</p><p>裴旻得战前护卫报道,让人将之请入帐内:“辛苦了,现在情况如何?”</p><p>王巡官,自然是王小白。</p><p>王小白武艺高强,尤其是腿功,极为精湛,是打探情报,传递可靠消息的不二人选。</p><p>王小白作揖道:“六胡州乱作一团,人人自危。李、夏两位将军以奉裴帅命令,派人安抚州县,尾随康待宾而去。康待宾并没有交战的意思,只是一路奔逃。”</p><p>裴旻带着几分轻蔑的笑道:“早料到这一招了,他们的阴谋让我们提前察觉,不得已仓促举兵,能有这个声势,已是极限。这四万人,至少有一半是妇孺,真正能战的兵士不过两万,大多还是未经训练的新兵蛋子,兵甲不全,除了跑还能干什么?只是……我们大唐又岂是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了得?”</p><p>想要从六胡州北上投奔突厥,最近的道路便是经过朔方,出朔方过九原,入突厥境内。</p><p>然而王君毚不出意外,已经在朔方枕戈待旦了。</p><p>翌日一早!</p><p>史彦、张景顺的骑兵队已经抵达前线与裴旻汇合。</p><p>见史彦、张景顺的骑兵队颇有威势,裴旻满意的点了点头,赞许道:“兵强将勇,不堕陇右军的威风。”</p><p>得到裴旻肯定,两将也深感荣幸,拍着胸口道:“裴帅放心,有您的军械装备支持,弟兄们个个都士气高涨,不敢说以一当十。就算遇上倍数以上的敌人,也绝不认怂。”</p><p>经过鄯州的聚会,他们对裴旻是敬畏有加。</p><p>如今经过灭蝗一事,陇右军方在百姓心中的地位直线上升,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兼之裴旻当任节度使后,在物质上从来没有出现半点问题。</p><p>尤其是军新兵蛋子,兵甲不全,除了跑还能干什么?只是……我们大唐又岂是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了得?”</p><p>想要从六胡州北上投奔突厥,最近的道路便是经过朔方,出朔方过九原,入突厥境内。</p><p>然而王君毚不出意外,已经在朔方枕戈待旦了。</p><p>翌日一早!</p><p>史彦、张景顺的骑兵队已经抵达前线与裴旻汇合。</p><p>见史彦、张景顺的骑兵队颇有威势,裴旻满意的点了点头,赞许道:“兵强将勇,不堕陇右军的威风。”</p><p>得到裴旻肯定,两将也深感荣幸,拍着胸口道:“裴帅放心,有您的军械装备支持,弟兄们个个都士气高涨,不敢说以一当十。就算遇上倍数以上的敌人,也绝不认怂。”</p><p>经过鄯州的聚会,他们对裴旻是敬畏有加。</p><p>如今经过灭蝗一事,陇右军方在百姓心中的地位直线上升,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兼之裴旻当任节度使后,在物质上从来没有出现半点问题。</p><p>尤其是军备的换新,平心而论,别说是王君毚,就算是当初的郭知运都没有这个待遇。</p><p>诸多好处便利,陇右诸将早已是心服口服,不存在任何的抵触。</p><p>史彦迫不及待的道:“裴帅快下令吧,免得肉汤都让李、夏两位将军吃了,我们白来一趟。”</p><p>李翼德人的名树的影,作为镇边第一军的骑兵统帅,在李嗣业未成名之前,一直是神策军第一猛将,而且战功彪炳。至于夏珊,这母夜叉的实力,他们个个亲眼所见,十足的女汉子。有他们打前锋,去晚了,真担心吃不上肉。</p><p>裴旻却一点不急,游刃有余的笑道:“放心,有你们吃肉的时候,要是运气好,贼首十之八九是我们的。”</p><p>他没有去跟李翼德、夏珊他们汇合,而是将兵马挺进了六胡州中的鲁州,在鲁州安逸的休整待命,安抚百姓。</p><p>六胡州的百姓大多都是异族人,有的来至于西域,有的来至于突厥,有的甚至是突骑施。</p><p>也并非是所有异族人都愿意跟随康待宾造反的,他们有部分人习惯了六胡州安逸的生活,不用日夜为吃喝犯愁,不用为了生计跟草原上的饿狼搏斗。</p><p>面对康待宾的造反,他们选择了留下来。</p><p>只是他们的情况甚为凄惨,康待宾走的时候,将所有牛羊都牵走了,没有给愿意留下来的人一星半点,无视了他们的生死。</p><p>而唐军气恼他们造反,杀害朝廷官吏,对于他们也没有什么好脸色,便如刀板上的蒸肉。</p><p>裴旻见状,下令让兵卒将多余的一些粮食分发给他们。</p><p>史彦、张景顺闻言满心不愿,军令如山,却也只能领命下来。</p><p>裴旻知道他们心思,笑道:“并非是本帅善心大发,实是我们坐视他们生死,只会让他们走向绝路,与我们反而不利。既然他们选择留下来,不与我大唐为敌,给他们一条生路又何妨。何况人死了,什么也没有了。只有活着的他们才有利用价值,能有助于我大唐。”</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